|
|
|
|
|
|
新農村新牧區 |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新農村新牧區 |
|
農村沼氣建設成為烏蘭察布市科技推廣新亮點 |
中廣網 2006-12-14 |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大 中 小] [關閉] |
中廣網呼和浩特4月25日消息 (記者那森寶音) 近年來,為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積極爭取并實施國家農村沼氣建設項目。通過 “一池三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為重點的建設工程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
去年,烏蘭察布市實施農村戶用沼氣國債項目的旗縣是涼城和察右前旗,涉及8個鄉(鎮、區)、21個村民小組的2348個農戶,每個縣1174戶。兩旗縣項目總投資1030.7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81.76萬元。“一池三改”生態模式,每戶投資4390元,其中國家補助1200 元,地方配套120元,農戶自籌3070元。
經濟效益可觀。
“一池三式”生態模式中,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供(3-4人)節煤1.5噸左右,節約資金480元,節電60元。全年可產沼肥16-20立方米,含相當于100-150公斤尿素,折款200-300元;節省農藥開支100多元,上沼氣項目的養殖戶較普通養殖戶增收800多元,總算賬,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可增收節約1700元左右。
社會效益突出。
通過沼氣項目的實施,促進了種植業結構的調整,使種養業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為無公害農業、綠色農產品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變了農村生活用能方式,提高了社會文明程度,同時實現了家居溫暖清潔化,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
生態效益凸顯。
涼城縣岱海鎮海城村把設施農業與沼氣項目結合起來,對蔬菜日光溫室進行組裝配套,建成了集沼氣池、大棚、廁所、豬舍“四位一體”的日光溫室80座,綜合利用人畜糞便、作物秸稈等資源,形成了能流、物流的良性循環。沼氣項目的推廣應用,使農業廢棄物和糞便經過沼氣池分解還原后還田,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提高,保護了耕地的土壤耕性。通過沼氣替代傳統的生物燃料,節省了大量的柴草,有效保護了植被,鞏固了退耕還林工程的成果。沼氣池的應用,使人畜糞便直接進入池內,經厭氧菌發酵,改變了庭院村落存在的“臟、亂、臭”的現象,減少了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的傳播,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
|
來源:SRC-74 責編:劉俊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