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內蒙古總人口突破2400萬 低于人口計劃控制指標
·[關注兩會]確保困難群眾生活過得更踏實
·[民生之道: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共享發展成果]
·[十屆內蒙古政協增設農牧業委員會] [全體會議]
·“莫斯科—北京”新型國際列車編組投入運營
·春運期間國航內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953元 年增長1800余元
·二連浩特市醫院免費收治蒙古國一名13歲患者
·伊利重獎優秀員工 445張奧運門票激勵士氣(圖)
更多>>>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草原唱響大風歌
·呼和浩特出臺63條意見 系統關注民生
·[殘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兒追著太陽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動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實現國際性常年開放
·[直播中國]—2007年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
·從草原走向國際--娜仁圖雅的民族服裝
·胡錦濤內蒙古考察 強調學習貫徹十七大
·市長面對面 城市零距離
更多>>>
   1月19日晚,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參加自治區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歡聚一堂,觀看由“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演出的《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
·歌舞展現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寧演出
·展示大興安嶺生態 童話《福娃五人行》出版發行
·沒有統一編碼 蒙古文互聯網發展遭遇難題
·烏蘭巴托中國文化節活動之索論嘎杯頒獎活動
·蒙古國學者盛贊中國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經》
·“索倫嘎杯”學漢語知識競賽和演講活動頒獎
圖片新聞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圖片新聞
楊晶主席接受中央臺記者專訪
中廣網 2007-04-30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烏蘭浩特正式成立,宣告了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的誕生。今年5月1日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日,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自治區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探索出一條成功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五一”前夕中央臺記者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楊晶,請聽錄音專訪:    

    記者:今年5月1日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日,6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自治區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請問,60年發展變化的最根本動力是什么?內蒙古在發展方面有哪些亮點和特點?

 

楊晶主席做客中央臺內蒙古記者站接受圖雅記者采訪

    楊晶主席: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年來的發展歷程,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社會主義中國的成功實踐。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增強各民族團結與合作、促進各民族發展與繁榮的正確選擇,是維護國家穩定和統一的重要保證,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民族區域自治從制度和法制上規范了中央同民族自治地方的關系,為民族自治地方的發展賦予更大的自主權利和政策空間,使自治地方政府能夠在中央總的路線方針指導下,結合自治地方的民族特點和地區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從而使少數民族的權益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得到切實的保障。這是內蒙古自治區60年來發展變化的最根本的動力。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區給予高度重視和巨大支持,同時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把握機遇,完善思路,探索出一條符合自治區實際的發展路子,使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在推動發展的過程中,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把自治區置于全國發展的大局定位,牢牢把握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培育產業體系,增強發展后勁,優化發展環境,使自治區保持了一個較長時期的持續快速發展。二是遵循規律,理性發展。尊重自然和經濟發展規律,依托資源、區位、政策等綜合優勢,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協作,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圍繞結構調整這條主線,著力推進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和城鎮化,不斷強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活力,使自治區的發展逐步導入科學發展軌道。三是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努力促進各個方面的協調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注重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三農三牧”工作;在繼續支持重點地區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扶持東部地區發展;在注重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使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和持續性得到明顯增強。

    記者: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地區,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

    楊晶主席: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省級民族自治地方。6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親切關懷下,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黨的各項民族政策,充分發揮民族自治的政策優勢,自治區經濟社會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開創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的大好局面,在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政治方面,我區已建立了三個自治旗和十九個民族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政治協商會議的委員中都有各少數民族代表,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負責人均按法定原則由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全區少數民族干部的比例超過了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在經濟方面,我們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系列扶持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抓住機遇,完善思路,推進改革開放,培育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經濟實力顯著提升。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分別由1947年的5.4億元、9萬元上升到2006年的4790億元、712.9億元,糧食總產量和牲畜頭數分別由1947年的185萬噸、932萬頭(只)上升到2006年的1700萬噸、1.1億頭(只),形成了以能源、化工、農畜產品加工、裝備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成為國家重要的農畜產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在祖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文化方面,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的方針,構建起比較完整的民族教育體系,少數民族中小學和大學在校生的比例均高于人口比例。大力加強民族文化大區建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得到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揚。

    回顧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內蒙古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內蒙古的興區之本和強區之路;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堅持民族大團結,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充分調動各族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是內蒙古繁榮、發展、穩定的根本前提;不斷加強“三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是內蒙古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保證。

 

楊晶主席與中央臺內蒙古記者站站長李國林、記者圖雅座談

    記者:“十五”期間,在全國來講內蒙古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特別是近幾年來內蒙古經濟迅猛發展,有些指標居全國前列。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楊晶主席:“十五”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和深化各項改革,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著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大項目帶動效應凸現,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投資結構趨于優化,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穩固,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十五”期間,全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6%,快于“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6個百分點;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別比“九五”時期增長1.28倍和1.77倍;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1%,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之一。2006年,承接“十五”以來的大好來勢,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態勢。全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000元;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43.3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8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2元。

    記者:自治區在建設民族文化大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怎樣突出內蒙古的特色?

    楊晶主席:2003年11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目標。近年來,重點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形成了宏觀規劃和指導的體制和機制。二是著力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形成了以中國·內蒙古國際草原文化節為龍頭的節慶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系列。三是加強了輿論宣傳,形成了全社會支持、參與建設民族文化大區的共識和氛圍。四是加強草原文化理論研究,提升了草原文化在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五是加強精神產品創作生產,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六是加強了對民族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宣傳,重點文物和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七是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了內蒙古博物館、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內蒙古體育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等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八是加強了調研和規劃,有力促進了新聞、出版、演藝等重點文化產業發展。除此之外,在文化隊伍建設、對外文化交流等其他各個方面也加大工作力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文化建設的自覺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顯著增強,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更加明顯;優秀民族文化得到了保護和發展,國內外影響力有所增強;各族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在文化建設的一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全區民族文化大區建設邁出了打基礎、造影響、創品牌的堅實一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推進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的實踐中,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建設民族文化大區,充分體現和突出內蒙古的特色,必須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加強對文化建設的領導,充分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必須增強文化建設的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緊緊依靠經濟建設的支撐加快民族文化大區建設步伐,同時通過民族文化的發展,為自治區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必須以時代的要求審視文化建設,以發展的眼光研究文化建設,以改革的精神推動文化建設,把創新作為推動民族文化大區建設的根本動力,創造性地發展民族文化,努力形成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體系;必須堅持“總體規劃、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每年抓幾項重點項目、重要工作、重大活動,以此推進民族文化大區建設步伐。

    記者:在“十一五”期間如何確保內蒙古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楊晶主席:“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去年11月召開的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進一步明確了我區今后五年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目標:提高“兩個水平”,保持“兩個高于”,確保“兩個實現”。即提高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水平,保持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翻一番,實現經濟總量進入全國中等行列、人均主要經濟指標力爭進入前列。為完成這一目標,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好中求快、揚長補短、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力。從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所有制和企業結構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調整,在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又快又好發展。在產業結構方面,加大對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的投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逐步改變農村牧區落后面貌。以新型工業化為重點,堅持產業多元、產業延伸和產業升級,繼續擴大工業經濟總量,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構筑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層次較高、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服務業,在有條件的地區構筑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在生產力布局上,要積極有序地推進城鎮化,著力打造東、中、西城市群。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建設一批經濟強縣(旗)。堅持均衡發展和非均衡發展的統一,鼓勵呼包鄂等優勢地區率先發展,加大對東部地區的扶持力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在所有制結構方面,積極推進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二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通過高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提高技術創新水平,抓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資源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加快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全區生態狀況“整體上穩定遏制、重點治理區域全面好轉”的目標。三是以人為本,加快構建和諧內蒙古。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切實解決好廣大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發展生產的同時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通過持續的努力,力爭使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經濟結構合理、地區特色鮮明、社會穩定和諧、充滿生機活力的內蒙古崛起在祖國北疆。

 

楊晶主席與中央臺內蒙古記者站記者合影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編:劉俊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