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10月14日消息 “以前,牧民們天不亮就得趕著牛羊出發,一直走到鋪設了公路的地方,等候販賣牛羊的車輛。現在,隨著公路不斷向草原深處延伸,越來越多的牧民家門口就有公路經過,生產、生活都非常方便……”幾天前,錫林郭勒盟牧民巴特爾感慨地對記者說。改革開放30年來,全區公路建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的發展過程。截至2007年,全區公路總里程達到13.8萬公里,接近改革開放之初的4倍。目前,全區101個旗縣區全都通了油路,鄉鎮蘇木通公路率達到100%、通油路率達到81%,行政村嘎查通公路率達到63.4%。
記者從自治區交通廳了解到,改革開放以前,全區公路交通運輸能力極其薄弱,公路總里程僅有3.5萬公里,其中晴雨通車里程為6078公里,占通車總里程的17.4%,20%以上的旗縣以及25%的鄉鎮沒有通上公路。“出行難、運輸難”是當時交通發展的基本狀況,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突出瓶頸之一。為了扭轉公路發展滯后的局面,我區一方面加快公路建設步伐改善路網結構,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公路品質。30年來,全區公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舒適的交通環境,越來越多的農牧民成為公路建設最直接的受益者。
1997年,全長153公里的呼包高速公路正式通車,終結了全區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有效推動了呼包鄂資源富集地區經濟快速發展。2007年12月6日,赤峰-大板、赤峰-通遼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既實現了我區東部地區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又溝通了赤峰與東北、京津唐以及環渤海經濟圈的聯系,對地區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截至2007年,全區高等級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5萬公里,在城鎮際公路快速化建設的同時,農村牧區公路等級化進程加快,全區新增61個鄉鎮蘇木通了油路、920個行政村嘎查通了公路,行政村嘎查通班車率達到100%。按照十一五期間農村牧區公路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區將實現鄉鄉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公路、50%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樊文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