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今年內蒙古生態建設任務將達約1400萬畝
·氣溫近日持續偏高 黃河包頭段預計提前開河
·赤峰市通報因強制拆遷引發自焚事件調查結果
·內蒙古第一家氫氧發生器項目落戶包頭濱河新區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邊檢站溫馨賀卡為客商傳真情
·假廣告忽悠人 工商部門提醒求職者 求職需謹慎
·周杰倫主演<刺陵>將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區實拍
·呼和浩特強制下架“非藥品冒充藥品”507個品種
·包頭公路區間測速覆蓋面近400公里 為全國首家
更多>>>
·內蒙古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時代先鋒:土右旗檢察院張章寶
·農機購置補貼引發河套農民“購機熱”
·聚焦2009春運—我為春運忙
·我為春運忙——1717次列車車長陳衛東
·改革開放30年 首批98戶鄂倫春獵民住新樓
·韓志然書記暢談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就
·世界有愛 聾啞兒有聲—聲音使者孫月光
·改革開放30年 專訪代主席巴特爾
更多>>>
   為支持滿洲里文明城創建工作,滿洲里海關確立了“口岸興、地方興、海關興”的發展理念,出臺了《滿洲里海關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十項措施》。
·開學前扎蘭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車
·今年春節咱就看《金牛鬧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首屆內蒙古道德模范頒獎晚會在呼和浩特舉行
·內蒙古今年發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臺階
聚焦內蒙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聚焦內蒙古
改革開放30年 呼和浩特市民話民生
中廣網 2008-08-06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也和全國各地一樣,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大改善。近日,記者采訪了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師,從這位普通教師的生活變化上,折射出了改革開放30年來青城普通百姓的生活變化,真切地感受到了時代變遷給首府人民帶來的方方面面的歷史性巨變。

   年近古稀的嚴老師是呼市第35中學的退休教師,上世紀60年代他從內蒙古大學化學系畢業后分配到呼市一家企業工作時,工資只有40多元,后來增加到60多元,這在當時已屬于高工資。但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嚴老師的工資再沒有漲過。1980年,呼市新建了第35中學,嚴老師從企業被調到學校,成為一名中學老師。此后,嚴老師的工資開始一次七八元地往上漲,后來是幾十、幾百地漲,如今嚴老師退休金已達2000多元。

   嚴老師回憶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直至到八十年代,我國物資緊缺,什么都要憑票供應,買糧要有糧票,買肉要有肉票,買油要有油票,買布要有布票。有的人家孩子多,糧食不夠吃,還要找人口少、飯量小的人家把自家的細糧換成粗糧,這樣才能保證一家人一個月的糧食夠吃,買點肉都是想方設法要點肥肉。滿大街的人長得都像“豆芽菜”,那時真沒有得肥胖癥的。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供應的豐富,票證也逐漸被取消,現在我們國家生活物質十分豐富,可以說要啥有啥。

   談起住的變化,嚴老師說,30年來,嚴老師共換了四次房子,第一次是企業分給的一間集體宿舍,后來又搬到一間獨門獨院的面積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全家終于住上了學校蓋的樓房,50多平方米,有廚房、衛生間,當時全家人高興得不得了,過去也沒有裝修一說,擦擦玻璃收拾收拾就搬進去了。隨著收入越來越高,2002年,嚴老師選擇在環境幽雅的人和小區買了一套110平方米的商品房。

   上世紀70年代,嚴老師花去他一年多的積蓄,憑票買了一輛飛鴿牌自行車。“下雨天都不舍得騎。”嚴老師說,當時呼市的公交車很少,只有主干道通車,出門主要靠騎自行車。后來公交車逐漸多了起來,公交線路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長。

   嚴老師最早買的家用電器是一臺晶體管收音機,當時最喜愛聽的是每天準點播出的評書。上世紀80年代初,陸續有人家買回了黑白電視機,那時,誰家有電視,晚上孩子們便拿著小板凳到這家去看電視。嚴老師記得非常清楚,他家的第一臺電視機是1984年購買的18英寸“凱歌”牌黑白電視,后來換成了彩色的,而現在則是掛在墻上近萬元的液晶電視。家用電器中除電視外,冰箱、洗衣機也都是換的第三代了。

   嚴老師身邊的變化,也是青城每個人身邊的變化。記者在有關部門了解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幾百元。2007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到西部11個省會城市首位,進入了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上游水平,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500億元左右。今年,首府的預期目標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00元。 

   改革開放,翻開了呼和浩特歷史發展的新篇章。30年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求真務實、開拓進取,首府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

   從2000—2007年,全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始終保持上游或首位水平,其中,GDP年均增速達到22.7%,最高年份達到30.9%,呈現出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態勢。

   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城市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市區空氣質量、飲用水質、公共綠地等環境監控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了國家環保要求,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由全年121天提高到320天,飲用水源水質連續7年100%達標,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2000年的不足10平方米擴大到25平方米。從2003年開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績連續4年位居全區第一,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的良性循環。

   圍繞實現首府城市“中變”、“大變”的目標,我市開始了規模空前的城市改造建設,城市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到2006年建成區面積達到159平方公里,比2000年擴大了一倍,市區人口相應增加了一倍,實現了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二環路全線貫通,市區形成了八橫八縱八車道的都市交通網絡,一大批公共綠地和公園廣場建設快速推進,使我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5%。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氣、集中供熱、垃圾處理、地下管網改造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城市管理、文化、體育、會展、航運等服務功能明顯提升,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特色更加鮮明,舊城區、棚戶區、城中村、出城口、小街巷改造同步加強,綠化、美化、亮化以及環境治理工作扎實推進,市容大環境和居民生活小環境都有明顯改觀,宜居水平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

   在GDP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財富和居民財富成正比增長,發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了人民群眾。全市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20.2億元提高到2007年的15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54元增加到17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539元增加到6000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上升到西部11個省會城市首位,進入了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上游水平。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初步建成了覆蓋城鄉的全方位、多領域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網絡,5.9萬名城鎮困難居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比2000年擴大3.9倍,保障標準由143元增加到230元,在全區率先推行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改善,城鄉居民安居樂業,和諧首府建設邁出了可喜步伐。



來源:內蒙古廣播網    責編:格格      
相關新聞
· 改革開放30年:出行變化印證時代軌跡
· 內蒙古檢察機關恢復重建30周年采訪活動啟動
· 改革開放30年 內蒙古林業生態建設超2億畝
· 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內蒙古青年群英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