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今年內蒙古生態建設任務將達約1400萬畝
·氣溫近日持續偏高 黃河包頭段預計提前開河
·赤峰市通報因強制拆遷引發自焚事件調查結果
·內蒙古第一家氫氧發生器項目落戶包頭濱河新區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邊檢站溫馨賀卡為客商傳真情
·假廣告忽悠人 工商部門提醒求職者 求職需謹慎
·周杰倫主演<刺陵>將在阿左旗通湖草原景區實拍
·呼和浩特強制下架“非藥品冒充藥品”507個品種
·包頭公路區間測速覆蓋面近400公里 為全國首家
更多>>>
·內蒙古全面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時代先鋒:土右旗檢察院張章寶
·農機購置補貼引發河套農民“購機熱”
·聚焦2009春運—我為春運忙
·我為春運忙——1717次列車車長陳衛東
·改革開放30年 首批98戶鄂倫春獵民住新樓
·韓志然書記暢談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就
·世界有愛 聾啞兒有聲—聲音使者孫月光
·改革開放30年 專訪代主席巴特爾
更多>>>
   為支持滿洲里文明城創建工作,滿洲里海關確立了“口岸興、地方興、海關興”的發展理念,出臺了《滿洲里海關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十項措施》。
·開學前扎蘭屯公安交警全力整治非法校車
·今年春節咱就看《金牛鬧新春》
·呼和浩特市春節期間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首屆內蒙古道德模范頒獎晚會在呼和浩特舉行
·內蒙古今年發掘墓葬近300座 出土文物近2000件
·“紅山文化暨契丹遼文化研究基地”再上新臺階
聚焦內蒙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聚焦內蒙古
農轉非不再是香餑餑 農村生活30年變化巨大
中廣網 2008-10-10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農轉非,在計劃經濟時代曾經是很多農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農民把農轉非、吃商品糧稱為“吃國家糧”。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我國農村還比較貧困,不少地方出現農業人口轉非農業人口的熱潮,使得農轉非名額非常搶手。幾十年過去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農民富裕了,很多當初進城打工的人又回到農村種起了地,變成了非轉農。

 

如今的大臺新村面貌一新(攝影/北方新報記者  孫  平)

  千方百計變身城里人

  30年前,土左旗的農民云有在在隊長的帶領下在集體的地里干活兒,隊長記錄出勤。那時候,壯勞力干重活兒,每干一天記10分,年輕婦女記7分或8分。到了年底,隊長公布每人所掙的工分,再用全隊的總工分除以賣余糧所得的收入,得出每一個工分能夠分多少錢。社員們勞動一天的平均收入只不過兩三毛錢,差的還不到一毛錢,個別的甚至出現負的工分值。當時的人們穿的衣服都是補丁摞著補丁,集體分的糧食根本不夠吃,如何吃飽肚子是當時最大的問題。

  云有在對記者說,別看現在農村的房子都是磚瓦結構,以前,村里的房子都是土坯房。那時,離村子最近的學校有20多里地,不論刮風下雨,孩子都得走著去。當時大家都知道城里供應大米、白面,每月雖說城里人也以粗糧為主,但總算能吃上細糧。在那個年代只要有點關系的都想往城里跑。

  云有在也托人找關系,把自己的農村戶口遷到了城里,并進入了當時效益不錯的呼和浩特市煉鐵廠成了一名工人,在當時讓很多鄰居羨慕不已。在城里工作了幾年后,云有在先后把妻子和3個孩子的戶口從農村轉到城里。按照云有在當時的想法,只要把家里人的農村戶口都轉成了城市戶口,3個孩子能上好學校,一家人就會過上幸福的城市生活。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們由于學習不好沒有考上大學,在城里也找不到好工作,自己所在的煉鐵廠也倒閉了。看著村里的人們日漸富裕,他想再回去種地,可是因為戶口已經不在農村,村里收回了他的承包責任田。像云有在這樣處境尷尬的人,還有不少。他們在千方百計農轉非后,憧憬的幸福生活沒有實現,而他們當初一心想跳出去的農村現在卻成了令他們向往的地方。云有在說:“當時和我一起從村里出來的人現在就有回到村里的,他們在家有地種,再加上國家免除了農業稅,政府每年還要發放各種補貼,生活比我們好多了。”

來源:北方新報    責編:格格      
相關新聞
· 改革開放30年 我們的“婚禮”也在變遷[組圖]
· 改革開放30年:國運盛 體育興
· 改革開放30年 呼和浩特市民話民生
· 改革開放30年:出行變化印證時代軌跡
· 改革開放30年 內蒙古林業生態建設超2億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