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經典中國 輝煌30年 西電東送 東西共贏
·巴特爾:堅定信心積極應對 確保經濟的穩定發展
·改革開放30年:內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長1萬倍
·內蒙古啟動向四川地震災區獻愛心“溫暖工程”
·包頭:取得3C認證的電線電纜質量合格率僅為15%
·內蒙古將開展對乳制品生產企業的整頓規范工作
·《環評法》助內蒙古經濟結構調整 又好又快發展
·科學發展:鄂爾多斯市統籌城鄉推進新農村建設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完成30萬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訪爨底下村
·內蒙古農牧民工:"打工地掙錢 家門口取"
·內蒙古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走進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團體CP
·[我的親歷]張立勝的綠色家園
·內蒙古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可獲補償
·內蒙古采取多項措施確保乳業健康發展
·呼鐵局古城灣萬噸環保煤炭裝車基地運行
·回望“神舟”七號[升空][出艙][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國首都倫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劇場,中國內蒙古民族歌舞劇團青年合唱團演員為觀眾表演傳統節目。長調、馬頭琴和呼麥在當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現。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內蒙古新發現文物點1137處
·內蒙古雜技學員在武漢國際雜技節比賽中獲銅獎
·巴丹吉林沙漠:大約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類活動
·第4屆呼和浩特百姓最滿意品牌活動即將全面啟動
·內蒙古49名民間藝人獻藝首屆中國農民文藝會演
·《一代天驕》讓北京觀眾領略濃郁蒙古族風情
聚焦內蒙古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聚焦內蒙古
[關注]蒙古族長調逐漸“走出”草原令世人矚目
中廣網 2007-11-26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中廣網呼和浩特11月26日消息 “兩年來,長調的社會影響力已大不一樣。我們單位就經常接到中央和各省市媒體、社會團體的電話和人員來訪,都是沖著長調來的。這兩年,長調的文化影響力扎扎實實提升了幾大步!”11月25日,內蒙古藝術研究所所長、長調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文本的執筆人喬玉光博士對記者說。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進入這一名錄的第四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年來,長調民歌這一蒙古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音樂表現形式,逐漸走出草原,走進越來越多人的心中,其生存、發展、傳承的環境也得到相應改善。

  兩年大變樣世界瑰寶令世人矚目

  長調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后,引起了許多從沒有接觸過長調的人的好奇心。以前從未來過內蒙古的四川人唐志強,到呼和浩特除工作外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為自己和朋友選購幾套最經典的長調民歌CD。他說:“這是來的時候朋友特地托我帶的。大家想知道,被選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長調到底是個啥子。”像唐志強這樣的旅游者還有很多。據了解,每到旅游旺季來臨,呼和浩特市長調民歌的音像制品總會熱銷。

  不僅是外地人,內蒙古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也逐漸意識到長調這一世界級文化瑰寶的價值和魅力。喬玉光說,到了基層他有個突出的感受,便是牧民們,特別是年輕人,學習祖祖輩輩傳下的長調的人正在不斷增多。

  在長調沒有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前,許多人不知道長調是何物。長調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人們知道了長調,又進而想聽長調。“長調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草原文化。長調熱不僅僅是藝術領域的,作為蒙古民族文化乃至草原游牧文化的典型形式,長調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也進而提升了草原文化的影響力。”喬玉光說。

  政府民間“雙管齊下”保護進入快車道

  司琴朱拉是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一位美麗的蒙古族女牧民。她的家陳設簡單,并不富裕,但她卻自己出資連續兩年舉辦長調民歌歌詠比賽。“現在草原上孩子們都愛唱流行歌曲、搖滾歌曲,有些都不會唱民歌了。我們辦比賽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們都來唱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司琴朱拉對記者說。

  據喬玉光介紹,在內蒙古長調民歌的富集區,幾乎每個旗縣都會有類似的比賽。許多像司琴朱拉一樣的普通牧民爭相組織長調協會,舉辦各種比賽。“長調民歌的真正擁有者是廣大牧民,民間自覺的保護意識提高了,對長調的保護將更加有利。”

  而與民間自覺保護并行的是政府對長調的保護也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

  長調聯合申報成功之后,中蒙兩國于2006年12月在呼和浩特召開了第一次聯席會議,成立了中蒙兩國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保護協調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工作組,并通過了中蒙聯合保護蒙古族長調民歌十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自治區文化廳副廳長明銳介紹說,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蒙兩國由共同申報階段,全面轉入聯合保護階段,實質性地啟動了兩國聯合保護行動。而今年8月30日至31日,中國、蒙古國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保護協調指導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召開。會上,兩國簽署了《中、蒙兩國蒙古族長調民歌聯合田野調查協議》,拉開兩國聯合田野調查的序幕,它將為具體保護行動的設計、制定和實施奠定基礎。

  全民意識待喚醒發揮現實功能是途徑

  喬玉光告訴記者,長調文化影響力的提升,是近年來內蒙古文化建設的重要成果,而其令人欣喜的發展趨勢,也將有力促進民族文化大區建設。但盡管如此,長調保護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一方面,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喜歡并致力于長調民歌的保護工作,但長調的保護形勢仍不容樂觀。據一項針對內蒙古1000名非藝術專業大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作為長調原發地有較高文化程度的大學生,竟有22%的人沒聽過長調。因此,喬玉光說,進一步提升全民保護意識,讓傳統文化成為實現文化繁榮發展的堅實基礎和支持,是長調保護、發展、傳承不可或缺的部分。他認為,要讓長調藝術這條流淌了千百年的河流,依然在當代乃至今后奔流,首先要恰當地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也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銜接的問題。“不能把長調保護到博物館去,要讓它在現代社會中發展,讓它在現實社會中發揮功能,長調才能永不停息地傳唱下去。”(許曉嵐 )



來源:內蒙古日報    責編:格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