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內蒙古總人口突破2400萬 低于人口計劃控制指標
·[關注兩會]確保困難群眾生活過得更踏實
·[民生之道: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共享發展成果]
·[十屆內蒙古政協增設農牧業委員會] [全體會議]
·“莫斯科—北京”新型國際列車編組投入運營
·春運期間國航內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953元 年增長1800余元
·二連浩特市醫院免費收治蒙古國一名13歲患者
·伊利重獎優秀員工 445張奧運門票激勵士氣(圖)
更多>>>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草原唱響大風歌
·呼和浩特出臺63條意見 系統關注民生
·[殘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兒追著太陽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動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實現國際性常年開放
·[直播中國]—2007年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
·從草原走向國際--娜仁圖雅的民族服裝
·胡錦濤內蒙古考察 強調學習貫徹十七大
·市長面對面 城市零距離
更多>>>
   1月19日晚,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參加自治區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歡聚一堂,觀看由“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演出的《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
·歌舞展現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寧演出
·展示大興安嶺生態 童話《福娃五人行》出版發行
·沒有統一編碼 蒙古文互聯網發展遭遇難題
·烏蘭巴托中國文化節活動之索論嘎杯頒獎活動
·蒙古國學者盛贊中國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經》
·“索倫嘎杯”學漢語知識競賽和演講活動頒獎
草原文化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草原文化
內蒙古挖掘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呼圖格沁
中廣網 2007-12-14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中廣網呼和浩特12月14日消息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敖漢旗文體局日前透露,在2007年內蒙古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公布的呼圖格沁,作為蒙古族民間舞蹈的特殊形式,最近又出現在內蒙古向國家申報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

  呼圖格沁也稱“好德歌沁”,蒙語為“丑角”之意,因其帶有喜劇色彩的滑稽表演得名,是產生于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烏蘭召村的一種集歌舞、戲劇等多種元素于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呼圖格沁產生于清代嘉慶年間,世代口頭相傳,距今已有200年歷史。呼圖格沁在每年的正月十三至十六在薩力巴鄉一帶蒙漢雜居的村子里演出。演員共6人,由男性扮演,穿特制服裝,戴特制面具。樂隊及伴唱者有15人左右。演員們表演時先跳吉祥的舞蹈,唱自編的地方歌曲,以滑稽幽默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表演吸引觀眾。呼圖格沁是蒙古族民間藝術中集歌舞、戲劇等形式于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視為“蒙古族戲劇的起源”、“彌足珍貴的蒙古族民間藝術瑰寶”。

  目前,在學術界,人們對呼圖格沁表演形式的界定不一。有人認為是儺戲,因為演員戴面具;有人認為是“布扎”(蒙語),因為跳鬼活動中的黑、白二老頭類似白鬼、黑鬼形象;有人認為是“跳查瑪”(蒙語),因為表演中特別具有宗教氣氛。漢族人又稱其為蒙古秧歌,因為它表演的時間在正月十五期間,表演形式是走街串巷、載歌載舞,與秧歌相仿;有人認為它是滑稽戲劇,因為表演中有滑稽可笑的舞蹈動作和風趣幽默的即興對答,有萌芽狀態蒙古戲的雛形;更多的人認為它是蒙古族民間歌舞,因為表演中既有歌又有舞。正是這么多的“是”與“不是”、“像”與“不像”才形成了呼圖格沁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從而成為蒙古族民間歌舞戲曲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素材和優秀文化遺產。

  據了解,近20年來,敖漢旗文體局和文化館組織專業人員十下烏蘭召,進行搶救整理發掘。但由于歷史的變遷、地理環境的改變、后人志趣的取向等諸多原因,呼圖格沁面臨失傳。據了解,現在只有李青龍等3位老人會表演呼圖格沁了。業內人士擔心,如果不加以搶救,用不了多久,薩力巴鄉土生土長的呼圖格沁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可能徹底消亡。(李富)



來源:西部時報    責編:格格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