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更多>>>
·內蒙古總人口突破2400萬 低于人口計劃控制指標
·[關注兩會]確保困難群眾生活過得更踏實
·[民生之道: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共享發展成果]
·[十屆內蒙古政協增設農牧業委員會] [全體會議]
·“莫斯科—北京”新型國際列車編組投入運營
·春運期間國航內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953元 年增長1800余元
·二連浩特市醫院免費收治蒙古國一名13歲患者
·伊利重獎優秀員工 445張奧運門票激勵士氣(圖)
更多>>>
·[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草原唱響大風歌
·呼和浩特出臺63條意見 系統關注民生
·[殘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兒追著太陽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動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實現國際性常年開放
·[直播中國]—2007年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
·從草原走向國際--娜仁圖雅的民族服裝
·胡錦濤內蒙古考察 強調學習貫徹十七大
·市長面對面 城市零距離
更多>>>
   1月19日晚,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參加自治區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委員們歡聚一堂,觀看由“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演出的《五彩傳說——草原童年的歌謠》。
·歌舞展現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寧演出
·展示大興安嶺生態 童話《福娃五人行》出版發行
·沒有統一編碼 蒙古文互聯網發展遭遇難題
·烏蘭巴托中國文化節活動之索論嘎杯頒獎活動
·蒙古國學者盛贊中國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經》
·“索倫嘎杯”學漢語知識競賽和演講活動頒獎
草原文化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草原文化
豐富史實證明:內蒙古為全國音樂文物第一大省
中廣網 2007-10-29
[打印本頁] [推薦給朋友] [字號 ] [關閉]
    中廣網呼和浩特10月29日消息 內蒙古自治區是全國著名的文物大省(區),古跡十分豐富。然而,就音樂文物而言,能擔當得起文物大省(區)這一美稱嗎?我們通過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藝術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處、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編著的《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了解到,回答是肯定的,能!書中所錄,光樂器類音樂文物就多達上百件。有的樂器,如出土于通遼市奈曼旗的豬首狀塤,不但形象逼真,而且音樂性能也非常好,在國內也較少見。還有壁畫、樂傭、石刻、磚雕等圖像類音樂文物數量也很可觀。

    該卷為八開本豪華裝幀,全彩印刷,內收各類樂器、圖像彩色照片483幅,自治區境內樂舞巖畫242幅,相關文字介紹及數據資料約20萬字,還有數十幅描線圖及拓片等,系國家“七五”社科重點項目、國家“八五”重點出版工程、全國藝術科學“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之一。

    在該卷收錄的數百件音樂文物中,有相當數量的音樂文物體現著濃郁的民族風情,或是樂器類,或是圖像類,皆特色鮮明。正如本卷綜述中所言:“這里既有北方各少數民族薩滿祭祀樂舞中的留存,也有藏傳佛教北上草原誦經作法遺跡;既有盛行于匈奴、契丹宮廷府第的琴、箏、鈴、鼓,又有流傳于蒙古族民間藝人手中為說書唱曲伴奏的潮爾、馬頭琴、四胡。”特別是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奏樂百戲壁畫,更是彌足珍貴。畫中那些操著橫笛、蒙古箏、四胡等樂器的蒙古族樂人,其演奏形態栩栩如生,為我們研究蒙古族宮廷宴樂、蒙古族樂器史以及音樂史等諸方面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作為一個地區的音樂文物,其可貴的一點還在于它的歷史遺跡不間斷,要有延續性。《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具備了這一條件。卷中音樂文物既有新石器時代陶塤、仰韶文化陶鈴、夏家店上層文化陶鼓、銅鼓,也有夏王朝的石磬、周王朝的陶響豆以及戰國時期的銅鳴鏑;既有漢代的幾何紋銅鈴、北魏的樂傭、唐代的銅鈴、排簫騎傭,還有金代的銅鈸、遼代的坐磬、元代的金剛鈴、鐃以及明代的瓷哨、大鑼和清代的法號、脛骨號、法螺、鞭鈴、蒙古箏、潮爾、馬頭琴、四胡等,品種齊全,琳瑯滿目。歷朝歷代的音樂遺跡,基本都有實物見證。再加之大量的巖畫(包括一些壁畫),同樣上溯新石器時期,下至元代、清代,歷經上萬年,一直保存完好,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在我區境內,自從有人類活動以來,就從未間斷過有音樂活動伴隨。

    音樂文物與其他文物不一樣,除了要對文物實體的年代、材質、造型、色澤、紋飾等外觀特征進行測量描述外,還要對其進行音樂性能的鑒定與測音,這是一項非常專業和科學的工作。《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中的樂器類文物,全部是由該卷總主編、著名音樂考古學家王子初先生進行鑒定和測音的,其精確度不容置疑。

    當然,卷中所收錄的音樂文物絕非內蒙古境內音樂文物的全部。但此書的問世,的確是內蒙古自治區音樂界和考古界的一件大事。(苗幼卿)



來源:內蒙古日報    責編:鄭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