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養生,即食養,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合理地攝取食物,以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養生方法。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和維持健康必不可缺的物質之一。先哲們早就認識到了飲食的重要關系,如《漢書》記載“民以食為天!薄端貑枴分赋觯骸叭艘运葹楸荆嗜私^水谷則死!

人身有三寶,即“精、氣、神”,注重飲食養生對身體有滋養調整,抗衰益壽,御邪防病的作用。

飲食養生三大原則

一、全面膳食,合理搭配

2000多年前,在《素問》中就提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一飲食養生原則與現代提倡的“平衡膳食寶塔”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強調全面膳食的重要性。

合理搭配就是在全面膳食的基礎上注意各類食物所占的比例。首先,飲食的合理搭配應是葷素搭配,以素食為主。其次,應“謹和五味”。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之分,五味與五臟的生理功能密切相關。第三、應寒熱適宜。一方面是指食物的寒熱屬性應互相協調;另一方面指食物的入口溫度要適宜。

二、審因施膳,以人為本

審因施膳是飲食養生的原則之一,即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合理選擇膳食。時有四季不同,晝夜交替等;地有地勢高低,氣候寒熱,水土不同等;人有年齡、性別、體質的差異等。三者中人是最積極主動的因素,所以是以人為本。

三、飲食有節,注意宜忌

(一)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主要是飲食要適時、適量。注意宜忌主要包括注意飲食衛生,飲食清淡,飲食禁忌。

適時飲食就是按照一定的時間有規律地進食。一般的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即早餐、午餐、晚餐,間隔時間為4-6小時。一般情況下,早餐應安排在6:30~8:30,午餐應在11:30~13:30,晚餐應在18:00-20:00進行為宜。這種時間安排也與食物在胃腸中消化和吸收的時間較吻合。

飲食適量,就是按照一定的量進食,不能饑飽無度。一日三餐中,早餐腰保證營養充足;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適量。比較合理的三餐分配是:早餐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二)注意宜忌

除了飲食養生原則外,還有許多與飲食有關的適宜與禁忌事項。主要包括注意飲食衛生、食宜清淡和飲食禁忌。

注意飲食衛生主要包括新鮮清潔的食材、提倡熟食、講究進食衛生、飯后漱口等幾個方面。飲食宜清淡,勿過食肥甘厚膩。飲食禁忌主要是防止誤食,避免食物中毒,注意疾病的飲食禁忌等。

(焦志宏,北京市豐臺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授權本網發布)

編輯:張志強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