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刷視頻 頻頻被忽悠 老年人!短視頻不全是真的
如今,很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觸網了,閱讀方便的短視頻成了他們上網的首選,但鋪天蓋地的海量信息卻讓他們難辨真偽。這不,60多歲的黃大媽就被某平臺上冒用男演員的視頻“跟我合拍”給忽悠了,在點贊的同時,還陷入了對“男演員”的依戀。為此,不顧家人的勸阻,甚至不惜與家人大吵大鬧。那么,老年人該如何識別網上陷阱,成為他們融入信息時代要解決的首要難題。
現象
沉迷手機埋下隱患
年過七旬的余大媽,來到北京除了帶小孫子,還幫兒子一家打理家務。看到老人比較寂寞,兒子便給她買了一部智能手機。余大媽最喜歡看視頻了:有聲音、有圖像,看著一點也不費勁兒。
即便是因為身體不適住院了,每天一睜眼余大媽也會拿出手機開始刷短視頻。從歌曲、理財,再到一些社會信息的視頻,每天要忙乎五六個小時。可以說除了吃飯上廁所,老人幾乎手機不離手。
“都說年輕人才有網癮,可我到了這個歲數,刷起短視頻絲毫不遜年輕人。”余大媽說。
“在眾多的老年人中,像余大媽這樣的可不在少數,也為掉入虛假信息的陷阱埋下了隱患……”北京社會生活心理衛生咨詢服務中心主任李曉童認為,手機已成了老年人排遣孤獨的重要方式和精神寄托。缺乏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是他們依賴手機,過度沉迷在短視頻信息世界的重要原因。
“對于當今社會的老年人,僅僅管好吃喝拉撒睡是不夠的,他們更需要精神慰藉。”李曉童建議,子女要多陪伴老人,消除他們的寂寞感,在溝通上也要注意和老人說話的方式。這樣也有助于他們從手機的世界里走出來,也會聽取兒女的勸阻和建議,減少掉入網絡陷阱的危險。
問題
“定制”讓老人欲罷不能
“人上了歲數,玩手機不就是圖個樂和嘛。”65歲的李大媽喜歡刷短視頻,搞笑類的視頻常給她帶來快樂。不過時間一長,李大媽發現手機有點兒問題。
“手機就像是我肚子里的蛔蟲,知道我喜歡什么,每次打開總是看到那些我常看的視頻類型。”李大媽說,看著手機里源源不斷推送過來的視頻,她已欲罷不能。
“這并不是手機會洞察人心,而是網絡信息繭房現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師張佳鑫解釋,這是網絡信息技術基于手機使用者過往的瀏覽歷史和觀看視頻的駐留時間,以及對哪些信息點贊或者評論更多等這樣的一些網絡行為,對使用者進行相關內容推薦。換句話說,如果李大媽看到一些虛假短視頻,或者在觀看這類短視頻時停留的時間比其他類型的短視頻長,那么平臺便會自動給她推薦更多類似內容的短視頻。在不知不覺中,李大媽便會大量接收這樣的視頻,久而久之就陷了進去。
對此,張佳鑫建議,短視頻平臺可以讓大數據的算法進行一些優化處理。“其實在抖音或者其他短視頻平臺上已經出現了,如果瀏覽某一類視頻時間過長,平臺會自動推送一些公益廣告來進行提醒。”此外,對于老年群體,除了推送公益廣告,也可以給老人們一個提示,引導老人暫時遠離視頻,選擇瀏覽其他信息。
處置
如何辨別真假短視頻
“刷視頻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明星離婚了、出事了的消息。”和李大媽不同,67歲的吳大媽自從學會了使用智能手機,總是接收到這類的短視頻。老太太看到消息后,有時候會和親戚或鄰居分享。
“吳大姐,你又上當了,前幾天看新聞,那個明星還好好的呢!”接到朋友發來的微信,吳大媽鬧了個大紅臉:“網上的視頻信息那么多,到底該不該相信呀?”
“我會定期把民警進社區的防騙宣傳內容轉發給老人,教他們不要輕信網上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朝陽區八里莊街道“會蘭孝親敬老服務隊”隊長梁會蘭經常會遇到老人們咨詢如何辨別真假短視頻。
為什么老年人在如何辨別真假短視頻上這么費勁?
張佳鑫解釋,和年輕人不同,近一兩年才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并不是網絡的原住民,對于網絡的認識也不夠全面。面對一些虛假信息,老年人辨別的能力很低,經常會信以為真。
“我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他們會反問網上發布的短視頻怎么可能有假的呢?”張佳鑫說,一些老年人認為網絡門戶平臺推送的視頻信息,就不應該有虛假的內容。
“遇到上述的情況,我們會提醒老年人,像一些短視頻發布者,或者一些公眾號只是提供了信息發布的渠道。這些渠道包括多種認證方式,其中一部分個人發布的內容難免會出現錯漏。”張佳鑫說,只有對老年人不斷地進行解釋和提醒,他們才會慢慢接受網上的短視頻未必都真實的現實問題。(記者 李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