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武漢一網友因模仿熱門短視頻中的高難度翻跟頭動作,不慎將幼女摔傷,導致女童脊髓嚴重受損,引發輿論關注;山東一家禽養殖業主經常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一些“移花接木”“拼接剪輯”過的家禽繁殖、喂養內容,嘩眾取寵、不堪入目……如今,一些短視頻發布者自編、自導、自演聳人聽聞的故事,片面追求標新立異,走上低俗歪路甚至違背公序良俗,挑戰法律底線,這種現象值得警惕。

  打開某短視頻APP,搜索“惡作劇”“整盅”等詞,相關內容不計其數。一段名為“嚇倒男朋友”的短視頻,女孩躲在門后藏起來,趁男生進門后不注意反復敲門,制造懸疑氣氛,最后突然跳出來“嚇倒”男生。這樣無聊、無意、無趣的短視頻播放量竟然高達上億次,制作動機和平臺方的推送邏輯,令人質疑。

  大概這些短視頻填補了受眾的業余時間,滿足了某些人尋“刺激”的心理。于是一些短視頻平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放任低俗、拙劣的內容任性傳播。有的平臺打著“算法無罪”的旗號,在“流量就是效益、眼球就是經濟”的互聯網盈利模式和“吸睛就是吸金”的邏輯支配下,鼓勵、縱容用戶制作夸張、失真的內容。但是,依靠這些低俗內容,能夠支撐平臺和行業的持久發展嗎?尤其是,如果對“低俗即流行”的觀點習以為常,非常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更與社會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

  以優質內容傳遞社會主流價值觀,才是短視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如《國家相冊》《我和我的祖國》《抗疫英雄最美醫護者》《我和我的家鄉》等,還有《小豬佩奇》《熊貓日記》《李子柒美食趣胃計劃》等都已成為現象級產品。觀察這些走紅的“爆款”,不難發現其共同點:集正能量、趣味性、觀賞性于一體,從而吸引高流量。這也啟示我們,心存美好、選擇美好、表達美好,才能創造出高品質原創內容,也才能收獲更多用戶點贊。

  去偽存真、發現美好,短視頻平臺要為所推薦的視頻作品承擔相應的法律和社會責任。有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5億,短視頻營銷市場規模逾140億元。如果疏于管理,短視頻平臺將會面臨更多的風險挑戰。有專家指出,目前娛樂類短視頻仍存在不少灰色地帶和監管盲區,監管部門應當盡快完善管理機制,嚴格審核把關,對違規者做出相應處理并形成長效機制。畢竟,有意義、有品位的內容,才能真正贏得網民的心,才能真正記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