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7月11日消息(記者文偉 烏海臺記者馬春麗、肖衛琴)深藏在農田里的明長城墻體,山溝里安靜了幾千年的巖畫,這都證明了烏海古代的歷史。然而,由于人為損壞和自然原因,這些文物面臨著消失的困境。目前,此事已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正采取措施加以保護。
據“長城資源調查”內蒙古自治區烏海隊負責人、市文物站的武俊生介紹,目前,烏海市文物遭破壞嚴重,尤其是明長城和秦長城,由于附近村民取石頭蓋房、建廠、挖煤,使得本已殘缺的古跡更不完整。明長城的城墻分布在沿黃河的農田里,巴音陶亥鎮東紅村一個磚窯取土將峰火臺破壞,現在已形成七八米的深溝,嚴重威脅到臺體安全。巖畫也面臨著同樣的遭遇,烏海市巖畫遺址主要分布在召燒溝、雀兒溝、蘇白音溝三處。雖然2004年文物部門曾采取過保護措施,但由于這些巖畫周圍有許多白灰窯,開山放炮、粉煤塵等都對巖畫保護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另外,文物形成年代久遠,由于洪水沖刷等自然原因,還引起了坍塌等損壞。造成文物保護難的原因還有,這些文物都地處野外,屬不可移動文物,加之經費的短缺使得保護工作一直難以實施。
烏海市文物站已申請市政府對上述遺址進行劃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近期,文物工作人員將對明長城和秦長城遺址重點地段進行網圍欄封護及設立保護標志,同時將封閉保護召燒溝巖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