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2月26日消息 2月20日,“12·12”犯罪嫌疑人石某對自己酒后駕車釀成重大事故的事實后悔不已。作為這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人,他開始還與同車生還者攻守同盟,沒想到謊言竟然被測謊儀揭穿。這起交通肇事案件的偵破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2007年12月12日14時50分左右,在包白公路佘太村公交車站北390米處,一輛獵豹牌小型越野車翻入道路右側路基下。接到報警后,固陽交警大隊事故中隊民警火速趕往現場,將車內4名傷者送往固陽縣醫院搶救,其中1人搶救無效死亡。
經初步勘查,警方確定此次交通事故是一起單方事故。警方詢問其他3名傷者時,他們都咬定死者張某為駕駛員。似乎駕駛員對此次交通事故負全部責任,可以結案了。然而,細心的交警通過進一步調查比對,根據以往的辦案經驗和車輛損壞情況,發現副駕駛室位置是車輛損壞最嚴重的部分,這一點相當可疑。事故第二天,死者家屬對張某駕車這一點提出異議。尸檢結果和其他調查結果也表明,駕駛員死亡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案情復雜,固陽交警大隊立即成立了“12·12”專案組,在案情分析會上,大隊長把人員分成兩組,第一組趕到白云區,通過監控錄像仔細觀察事故當天的車輛,當日的14時10分許,事故車出現在監控錄像中,地點是當事人吃飯的酒店路口。由于攝像頭距離較遠,而且監控拍攝像素不高,經過技術處理后,仍然看不清車內情況,只能看見駕駛室內有個“小白片”在晃動。警方隨即對錄像進行放大處理,“小白片”形狀很像警用衣服上的臂章形狀,車內4人中,只有傷者張某穿的是警用小棉襖,左胳膊也有臂章。如此一來,傷者張某的嫌疑上升,而另一組調查取證得來的結果卻是:死者張某是駕使員。案件調查陷入僵局。
很快,固陽檢察院、交警支隊事故科也加入到專案組當中,幾名嫌疑人明顯感到壓力加大,在隨后的詢問中,傷者張某的供詞更出現疑點,稱其發生事故時穿的警用小棉襖和外衣都扔到黃河里了,這根本不符合常理。由于張某嫌疑最大,專案組領導將其與死者的血跡同汽車方向盤氣囊上的血跡進行DNA比對。此時離春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死者父母白發人送黑發人,正在焦急盼望破案結果,公安廳物證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僅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報出結果。然而,得到的結論卻讓警方又一次迷惑了:死者張某和嫌疑人張某的血與安全氣囊上的血跡無法比對,氣囊上的血跡根本不是他們兩個人的。是DNA比對有誤差?還是其他人的血跡濺到氣囊上?或是駕駛員另有其人?沒有旁證,其他3人的證詞又統一指向死者,難道真的是死者駕駛的車輛嗎?臘月十八了,案件查不清楚,不能還死者公道,專案組人員都坐立不安。大隊長將此案向分管的副支隊長匯報,副支隊長明確表示,擴大調查范圍,請昆區分局配合,用測謊手段對嫌疑人進行調查。按照制定好的順序,先對最不可能是駕駛員的劉某進行測謊實驗,測謊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當劉某被問到“石某是否是駕駛員”的問題時,他的腦電波有了明顯的反應,而劉某卻拒不承認。既然石某的嫌疑上升,那么第二個測謊對象是張某,在對張某的測謊試驗進行了一半的時候,沒想到測謊儀竟然發生了故障。測謊儀修好需要3天的時間,可是專案組人員都等不及,有了對劉某的測謊結果,可以將嫌疑人石某列為重點懷疑對象,測謊專家隨即對張某展開心理攻勢。約半個小時后,經過測謊專家的攻心教育,張某終于說出了事故真相:肇事車駕駛員就是石某。
經過幾輪詢問,劉某、張某二人也分別說出了實情。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審訊石某,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審訊,犯罪嫌疑人石某終于交待了實情:案發當日中午,他們4人一同到白云區某飯館吃飯,4人都大量飲酒,下午14時許從飯店出來,由穿著警用棉襖的張某開車,半路他們換成石某開車。由于酒精的作用和缺乏駕駛經驗,導致事故發生。(祝福 張璐 王衛東 化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