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如何辦好教育成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焦點。
【心聲】 一些讀者通過本報《兩會心連心》熱線表達了他們對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呼和浩特市讀者劉先生說:“近幾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針對教育事業推出了包括‘兩免一補’在內的許多優惠政策,讓老百姓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現在我們覺得急需解決的就是教育資源的均衡問題。一些被公認的好學校無論是硬件配備還是師資力量都明顯高于其他學校。同樣都處在零起點的孩子進入這樣的學校顯然就比其他學校的孩子享受到優越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由于各學校教育資源存在明顯差異,為孩子找一所好學校幾乎成為所有家長的愿望。政府出臺劃片管理就近入學、禁止學校收取擇校費等辦法不能從根源上杜絕這些問題,關鍵的是應該消除各學校教育資源的差異。”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差異更加明顯。直到現在,清水河縣一些地區的校舍還是比較原始的窯洞或土坯房。用于教學的電腦、投影機設備幾乎沒有。師資力量也比較薄弱,有的學校只有1名老師。
【觀點】 政協委員、民進內蒙古區委宣傳部劉朝俠
教育資源不平衡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應試教育體制,另一個原因就是客觀存在的教育資源有限。 在基礎教育中,教育資源的不平等現象在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各教育階段都廣泛地存在,幾乎形成了重點學校和普通學校兩個差異明顯的環境。
在受到廣大學生家長青睞的同時,所謂的重點學校也受到主管部門的另眼相看。時常會出現有限的教育經費向著各級學校中的重點傾斜的現象。城鄉之間的教育資源差異更是明顯,許多經濟落后地區的學校都缺乏必要的扶持。
這種現象在一些學校內還要表現為班級分為好、中、差三級,師資配備不均衡。教育資源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師資力量。重點學校的資金充足,教師的福利和待遇遠遠高于普通學校和落后地區的學校。這種待遇的差異促使優秀師資力量越來越多地流向重點學校,導致后果就是學校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因此,要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首先應該從均衡各地區、各學校之間教師的待遇入手,讓學校留得住人。在目前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平均分配,還可以通過骨干的帶動作用促使整體師資隊伍的提高。
另外,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杜絕對所謂的重點學校的特殊待遇,加大對缺乏教育資源學校的扶持力度。
人大代表、通遼市科左中旗蒙古族中學副校長包娜仁高娃
要保證教育公平,首先政府部門對各地區的教育投入要均衡。
現在有個怪現象,越發達的地區,政府的教育投入就越多,越貧窮的地區,教育投入則越少。
2003年,自高中擴招以來,許多高中學校在基建上投入較大。但是,民族高中獲得的經費卻很少,幾乎全是自籌自建,因此負債累累,少則幾百萬元,多則上千萬元。每到開學時,要賬的堵上門,校長們不能正常上班,嚴重影響了學校正常工作。學校每年的收入除還債之外,已經所剩無幾,如此惡性循環,嚴重制約著民族高中教育的發展。她建議,國家和自治區的教育投入要向民族地區傾斜,要對民族高中學校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幫助這些學校早日走出困境,能夠一心一意地辦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點擊進入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