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的教育思考:注重“副課”的美國高中
2016-09-18 07:2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在美國留學已4年多了,適應美國文化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尊敬師長、分數至上、少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但從在美國高中上課的第一天起,我獲得的就是與以往迥然不同的體驗。
記得在美國高中的第一節課上到一半時,學校就響起了警鈴。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當時特別害怕,身邊的同學有序地離開教室到操場集合。原來,這是每個學期都會進行的地震安全演習。回想起在國內上學時也經歷過地震演習,但當時自己和同學都是抱著一種應付的態度,完全沒把演習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
美國高中的數學、語文等課程,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做題。體育、美術和音樂這些在中國屬于“副課”的課程,是每天必有的。一方面這讓我感到文化課很輕松;另一方面,我認識到在音體美等方面的能力,我比美國學生差了很多。比如我選的音樂合唱課,本以為可以在幾百人里蒙混過關,結果發現完全沒可能——一學期之內,需要學會幾首歌曲,參加一場合唱比賽和幾場文藝匯演;此外,還要組成10人以下的小團隊自選歌曲進行表演,每個人都要在表演中獨唱,還要演講對歌曲的理解。一學期下來,讓我改變了以前只看重文化課的心理。
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也比較親近。學校有專門的辦公室幫學生解決在校遇到的問題,包括訴說自己的任何不滿、同學之間的矛盾、對學校的建議等,老師通常都會認真聽取然后給出解決方案。每學期還有一項最有意思的活動:在特定的某一天,校長被綁在墻上,學生可以往他身上丟奶油,以及各種惡作劇。所有這些都讓人覺得,老師甚至校長都不是高高在上的。
留美4年,我感覺中美教育方式和理念之間的差異很大。中國教育更注重讓學生獲得知識,美國則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無法評判二者之間的優劣。但我知道,正是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教育體系,讓現在的我變得更好。
(作者:譚錦璐,女,從高中開始在美國留學至今)
編輯:朱敬一
關鍵詞:教育思考;高中;教育體系;教育方式;學期
新學期開始,關頭村的幼兒園迎來兩個不是本村的孩子:一戶人家在村里租房,另一個孩子從縣城來,每天由父母開車接送。苗盼是山西省永濟縣蒲韓鄉村社區的居民,她與同伴姜麗經過一年的培訓后,成為幼兒園的老師。
2016-09-14 07:27:00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強音。在具體實踐中,只有找準切入點、明確著力點、激活突破點,才能真正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模式。李克強總理曾寄語創業大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
2016-08-29 15:32:00
對于畢業生們而言,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剛畢業就覓得高薪工作,生活優渥,房租不愁。如果我們一味強求畢業生剛出校門就有經濟能力支付得起高額房租,這絕不現實。畢業生租房靠父母不丟人,但絕不是說畢業生就可以一直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
2016-08-02 08:2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