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大學生創新創業可以“教出來”嗎?
2016-08-29 15:32: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時代的強音。高校作為人才的搖籃和科技的高地,在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創新創業平臺搭建以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突破陳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條主線,是當前高校必須著力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在具體實踐中,只有找準切入點、明確著力點、激活突破點,才能真正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找準切入點:主動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高校大力倡導創新創業,重點并不在于鼓勵學生都去開公司、辦企業,而是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通過思維訓練與實踐鍛煉使學生獲得創新體驗和創業歷練,使其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素養和能力。因此,就本質而言,高校需要著力培養的并不是狹義層面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而是其創新創業的思維模式與綜合素質。
一是強化理論指導。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首要任務是傳導必要的創新創業理念,普及基本的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近年來,南京理工大學面向全體本科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大學生KAB創業基礎》《商業模式》等必修課程,形成了由基本課程、創業模擬、專業教育、經驗傳授4個模塊19門選修課程組成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同時,通過創業沙盤模擬教學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業素養,提高他們的創業能力;為學生創業團隊配備50名創業導師,較好滿足了廣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理論的渴求。
二是強化科研訓練。高校應緊密圍繞國家產業布局和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尤其要通過各類科研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不斷增強其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我校于2011年開始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百千萬”計劃,即學校每年支持百余項重點科研訓練項目,千余名教師參與指導,四年覆蓋在校萬名本科生,要求全體本科生,在畢業之前都要參加一次科研訓練,并通過考核,使得科研訓練成為本科學生畢業前的“規定動作”。
三是強化活動體驗。高校應通過一切手段和方式,有效增強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的體驗度和獲得感,提高廣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黏性”,引導學生成為創新創業活動的忠實“粉絲群”。例如,我校在今年的探索實踐中努力降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門檻,大力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微活動”、實施“微項目”,使得各類創新創業活動、項目與競賽不再“高大上”,以此幫助更多的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體驗創新創業魅力。
明確著力點: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
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涉及教學、團學、科技、財務、實驗室管理等多個部門,極具系統性和復雜性。只有真正調動各方積極性和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才能打通創新創業教育的“任督二脈”,形成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強大合力。
一是突出協同融合。高校應充分整合校內優質資源,明確高校各機關部門、各專業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職能邊界,形成既各司其職又團結協作的齊抓共管格局。加強專家學者、青年教師、團學工作干部之間的溝通協調,引導其共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在探索實踐中,我校依托工程訓練中心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基地,將科技創新大賽、大學生科研訓練、學生畢業設計等活動與大學生創業實踐緊密聯系起來,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創業實踐團隊,幫助大學生體驗創業活動全過程。
二是突出政策保障。高校應通過各種形式落實創業政策,建立包含資金扶持、專業服務、風險評估等內容的創業風險分擔體系,不斷完善基地創業扶持機制。積極實施目標化考核和過程化管理,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團隊式運行和項目化推進有機融合。近年來,我校先后制定了《加強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意見》《“挑戰杯”競賽參賽工作組織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配套政策,較好地激發了師生投身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2015年11月舉行的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以三項特等獎、一項一等獎、兩項二等獎的優異成績捧得“挑戰杯”。
三是突出校企聯動。高校教師不僅承擔著向學生開展創新創業知識普及與技能培訓的任務,其自身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也在時刻影響著廣大學生的成長發展。高校應打破常規,嘗試以教師創業帶動大學生創業,通過支持優秀大學生進入教師創辦的“學科型”公司,參與科技項目轉化、專利成果轉化、政產學研合作等項目,逐步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此外,高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不可或缺功能,通過共同實施模擬創業實踐項目,更有效地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整合和整體協同。
激活突破點:打造符合學生特質的實踐體系
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實際是一種供需對接、相互作用的實踐過程,學生作為實踐主體在其中的體驗與感受至關重要。高校應當堅持系統設計和項目驅動,明確項目實施主體、時序進度、推進措施、量化目標和獎懲責任,以項目突破帶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工作的整體推進。
一是要注重學校、學院、年級三者相銜接。在校級層面,高校相關職能部門應堅持圍繞廣大學生的特質和需求,重點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與交流平臺,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的品質。如開展大學生科技節、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課外科研項目孵化培育等專業活動與賽事,并以重大賽事為契機推動創新創業活動向高層次發展。同時,高校應善于激發基層學術組織在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不同學院根據自身學科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做到“一個學院,一個品牌”。
二是要注重抓廣、抓深、抓早三者相結合。“抓廣”是擴大覆蓋面,增強輻射力,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形成校園新風尚。“抓深”是推動工作重心向基層下移,調動基層組織積極性,普通同學能參與、能作為,讓科技創新工作實起來;“抓早”是從低年級就開始進行宣傳動員,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搭建交流平臺,激發內在興趣。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我校注重從細節入手,舉辦“創業雙周沙龍”、創業導航講座和創業設計大賽等活動,定期開展創業之星評選,通過建立創業教育網站、QQ群、APP等新媒體平臺推廣成功創業團隊的事跡和經驗,營造了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三是要注重孵化器、轉化器、加速器三者相匹配。高校應根據產業發展規律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全程化指導,努力打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人才和創業項目脫穎而出的實踐載體。近年來,我校努力構建由孵化器(創業孵化園)—轉化器(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加速器(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學生創業園)構成的實踐平臺,形成了三者相互聯動、層層助推、高效運營的新型創業園區建設機制,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我校已分4批從280余個申請團隊中評選出133個創業團隊先后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其中58個團隊成功注冊公司,18個創業團隊入駐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15個團隊入駐“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學生創業園”。接下來,還將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整合政府的政策優勢、企業的資金優勢和高校的人才與技術優勢,助推大學生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
李克強總理曾寄語創業大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核心在于激發人的創造力,尤其在于激發青年的創造力。”高校只要以學生為本,善于凝聚力量,把握關鍵節點,就一定可以激發出大學生無限的創新創業激情,為最終釋放潛能、增強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作出應有貢獻。(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陳巖松)
編輯:朱敬一
關鍵詞:教育思考;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實踐;大學生創業;職能邊界
對于畢業生們而言,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剛畢業就覓得高薪工作,生活優渥,房租不愁。如果我們一味強求畢業生剛出校門就有經濟能力支付得起高額房租,這絕不現實。畢業生租房靠父母不丟人,但絕不是說畢業生就可以一直心安理得地花著父母的錢。
2016-08-02 08:23:00
國內高校并不重視校友網絡的基礎建設,只在校友功成名就后“臨時抱佛腳”。近日,北京師范大學校友邱季端將其收藏的6000件古陶瓷捐贈給了母校,這引發了考古文博學界的質疑。我國高校應當著手建立專業化的校友捐贈體系。
2016-07-28 08:06:00
今年年初,筆者所在市的教育行政部門把2016年定為師德建設年,并為此大張旗鼓地召開了動員大會,下發了《師德建設年實施方案》(簡稱《方案》),與各縣教育行政部門簽訂了責任書。
2016-07-11 09:1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