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 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央廣網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教育+”央廣教育盛典于12月14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教育盛典以“變革 智享 未來”為主題,聚力教育界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優秀機構,共同討論加速變革的時代下,教育的內容品質和發展變革。貝爾科教育副總裁裘楊、悠家寶貝創始人王佳枚、雅居樂投資中心總經理劉韞珊、威創股份副總經理李亦爭共同探討教育與未來,以下為圓桌論壇實錄:
張寶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每個未來人才的成長,也都離不開孩子。教育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我們也許猜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教育和現在,并且對未來的暢想。我們的主題是教育和未來。接下來請出的是我們今天論壇的四位嘉賓,他們分別是貝爾科教集團副總裁裘楊、悠家寶貝創始人兼CEO王佳枚、雅居樂教育集團投資中心總經理劉韞珊、威創股份副總經理李亦爭。有請!
論壇要和各位分享的是教育+未來,但是關于未來我們要做好就是不忘初心,有請四位分別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介紹一下各位目前所在的機構,所從事的主要工作,以及你們對待教育的初心分別是什么?
裘楊:大家好,我來自貝爾科教集團,我們專注于3到16歲兒童的科學教育機構,我們2016年定義為科教創業合作,是美國比較火的科學、工程、技術、藝術這樣一個版塊。我們學校大概有300家左右的加盟校區和將近100家的直營校區,包括硬件軟件的研發,線上的平臺,課程體系以及大賽體系,目前是國內專注于stem教育和創新科教行業的最大的教育行業之一。
張寶東:你們當初成立的初心是什么呢?
裘楊:包括前面幾位嘉賓都在講時代的變革,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實際上我們的初心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變化,我們2016年人工智能元年這一年提出我們新的使命叫做培養人工智能時代的原住民,這也是我們的使命。
張寶東:這是對未來孩子的希望。有請王女士。
王佳枚:主持人,大家好,我叫王佳枚,來自悠家寶貝天賦教育中心,我們是專注于探索兒童天賦的教育機構,我們就是為家庭提供綜合教育解決方案。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我自己同時也是一個母親,我的孩子將近10歲,在孩子成長過程當中,我會深深體會到作為家長的無助感,比如說信息非常龐雜,孩子的變化,需求千變萬化,而且從小到大的過程當中,他的成長呈現出來的狀態也是很不一樣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作為母親,或者作為家長,我們在各種教育信息的搜索過程中其實有很多的缺陷,而且我們也很難做一個綜合判斷,今天這個論壇的題目是面向未來,其實教育非常面向未來的,未來希望這個孩子是什么樣的,需要科學規劃他的成長路徑的,實際上這點上家長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我們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我們是像學校一樣建制的教研組,中文、英文、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戶外和游學,通過八個教研組共同發力,為家長提供綜合型的解決方案。就是當您孩子來到悠家寶貝首先知道家長您的需求是什么,孩子將來去到哪里,想要他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同時匹配什么樣的教育資源給他,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進行追蹤。
張寶東:所以您剛才提到的核心應該是因材施教。
王佳枚:是的,量身定制,因材施教。
張寶東:謝謝,接下來有請劉先生分享一下雅居樂教育這方面的情況。
劉韞珊:大家好,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大家誰知道雅居樂這個平臺,可以舉手示意我一下,有沒有知道清水灣的?多了一些。雅居樂是坐落在廣州,總部之前在中山,現在移到廣州,在中三角發展的地產商,雅居樂過去的發展歷程上也建了很多學校和幼兒園,我們去年開始講整個教育體系集團化,我們目標是在2019年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教育集團。目前我們自己有一百家幼兒園,有3所中小學,還有一所在三亞的國際學校,就是雅居樂清水灣國際學校,投資了大概6個多億。
張寶東:結合您剛才的介紹,就目前臆斷一下,未來是不是為幼兒園也好,學校也好提供硬件設施,特別是樓宇設施?
劉韞珊:你這個說的非常多,我們做雅居樂一方面有地產配套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一點就是不客氣的說,地產商的資金也是比較充足的,這個錢拿來做什么?和教育結合,真正把住宅上賺到的錢,投入到教育行業,使這個行業升級,使更多人才進入到這個行業,這是我們做教育的初衷。
地產行業里面做教育最好的我認為就是兩家,一家是碧桂園,另外一家就是雅居樂。我們的目標不太一樣,碧桂園更多做的是中小學的雙語教育,我們是做幼兒園這塊,包括將來會做高職院校和獨立學校,他們已經改成博士樂了,但是我們叫雅居樂。
張寶東:接下來我們有請李先生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所在的機構和目前的初心。
李亦爭:大家好,我是威創股份的董秘李亦爭,我們前身是一個科技企業,這個和我們后面談的都有關系。我們過去是生產這種類似的大屏幕的,在這個領域我們位于全世界前三的位置,我們憑著我們的產品基本上把國家所有科技類的獎項都拿了一遍,也是有一年中國91個國家級的科技創新企業,所以也是一個科技基因非常濃厚的企業。我們2015年初進入到幼教這個行業,我們目前有四個品牌,以投資方式進去的。但是威創現在不僅僅是幼教的概念,我們認為幼教僅僅是幼兒園的教育,其實真正的兒童教育是由社會教育、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構成的,才能構成完整的兒童教育的概念。所以威創現在新的戰略叫,我們是兒童的成長平臺,我們是一個科技企業的基因,我們用科技力量、資本力量推動幼教成長產業的進步和升級。
張寶東:以前大屏幕看威創,未來小屏幕不知道是不是要和裘楊女士所在機構合作了。接下來請四位用一句話介紹一下您所在機構希望提供的未來教育模式。因為我們都想培育人才,都想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未來的教育模式期待當中是怎樣的?
裘楊:我們提到教育,早期說培養他的IQ,智商。過去很多年說光培養智商不行,孩子還得有EQ。新的時代到來,光有IQ、EQ還不夠,實際上金字塔塔尖還有AIQ,就是人工智能商。所謂AIQ就是培養孩子與機器合作并且競爭的能力。所謂合作就是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所謂競爭就是培養機器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情感的交流,溝通和創新。所以我們的使命也好,或者我們未來培養的方向就是培養兒童的AIQ,所謂人工智能商。
張寶東:順帶FQ,財商也會漸漸提高。接下來有請王女士。
王佳枚:我們還是非常堅定以探索天賦走到底,我們還是非常堅定做量身定制,因材施教,我們還是非常堅定把家長解放出來。我們都知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是最高效的方式,但是其實開車需要考照,當會計師要考照,可是當父母卻沒有這樣的專業培訓,而且我自己是一個80后家長,現在越來越多70后、80后的家長又有了第二胎,大家的事業都在上升期,或者都是企業家,他們的工作很忙,需要照顧孩子的身體,需要照顧孩子的學習,規劃未來,整合各種的資源,這個真的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希望當您的孩子來到悠家寶貝的時候,我們可以幫您做專業的選擇,專業的陪伴,專業的規劃、專業的實施,專業的跟蹤,未來讓孩子能夠尋著天賦之路,健康快樂的成長,回歸到本源,回歸到本身,當他做最擅長喜歡的東西時候最容易成功的。
張寶東:所以找到孩子內心當中的。
王佳枚:他的天賦,然后解決家長的問題,讓家長不用管了,我們來。
張寶東:謝謝。
劉韞珊:因為我們剛才談到,我們打算利用資本的力量提升這個行業,做一點微薄的貢獻。怎么提升呢?我覺得現在中國的教育到了產業升級的年代,大家都說教育不好,但是哪里不好說不太清楚,但是真正出國看國外的教育,或者有國外生活經歷人來看,中國的教育實際上是全方位落后的,在一線城市有一些好的中小學,他們有很好的老師,中國教育精英都集中在這些地方。但是到二三線城市,甚至縣城去看是非常低的低質量教育。包括九年義務教育,現在縣城里面,一個鎮子里面,一個班七八十個人班的老師和班主任,我知道老師站在那個地方,面對下面七八十人什么感覺,就想這節課趕快上完。我那個教三四個班的高中物理。
張寶東:您為什么會有強烈的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沖動?
劉韞珊:我自己評價我自己,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老師,學生們很喜歡我,但是我發現我那樣做只會影響到我教的一年,三年里面四個班或者三個班。后來我想,因為我后來讀金融學的碩士后來又投身在這個行業,我感覺教育這個行業非常需要投資的,有很多人認為教育這個行業不食人間煙火,不要和錢沾邊,出了問題都是和錢沾邊的問題。這個完全沒有邏輯,一個行業如果沒有資本進來這個行業就是低質量的行業,要不然就是國家花很大的力氣去維持這個行業的水平。
張寶東:所以您關注的是未來教育行業資本能夠更高效的利用。
劉韞珊:是這樣的,比如說我們上個月剛去劍橋大學培生集團朗文出版社簽署深度的合作,將來他們會為我們注一些專用的教材,我們也會拿過來和社會進行分享。所以我們的想法是什么,運用我們的資本利用,動用全球的資源,為全球千千萬萬的家庭和孩子服務。
張寶東:在很多地方,包括個人去到很多學校去的時候,老師往往能夠面對的學生,就是做到一對一,如何讓自己的責任,用心傳遞的知識更高效被學生吸收是很重要的。還有經濟學角度來講承諾成本不是成本,更多帶來的是硬件方面的改善,希望未來各位多多努力,給大家帶來更好的服務。
接下來有請李先生。
李亦爭:劉總是房地產商講資本,我講講科技對教育的改變。幼教這個場景下,我認為幼教這個場景是科技力量切入最少的地方,大學、中小學都有很多科技力量的介入,但是幼兒園,60%都是民辦,并且非常分散,這樣的情況下,科技力量對幼教的環境滲透非常必要。現在很少幼兒園有像樣的ERP系統,基本上都沒有,這個已經是全世界標配的東西,我們作為一個科技企業進入這個行業,我們會發現科技力量不進入這個行業。
第一就是做的特別好的教育形態,他得不到推廣。比如說這個教育理念很好,但是我能不能用科技方式總結成一套系統,然后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這是我們科技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推廣之后,好的理念,好的系統推廣之后,孩子學習這個系統過程中,參與這個教育體系過程中,它的各種數據能不能得到留存,得到這種總結和反饋,這是第二個,我覺得科技能夠改變這個行業的事情。
第三個事情,第一個事情要倒一下,第一個事情就是兒童成長的過程,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但是沒有按照科學的方式總結出來一套指標,就是對這個理論進行很好的測量、測評,指標評估體系,這樣一個體系的建立。就是現在很多體系,我認為中國很多的幼教,或者兒童成長這塊過于定性,實際上可以適當的定量。
張寶東:您對未來教育模式的希望,或者您所在機構對教育就是軟件快速更新換代,并且不斷優化提供更好的體驗服務。
李亦爭:更應該講我們把科技力量,包括在線化力量,包括AI技術,甚至包括DT的技術改變教育組織實施的方式。
張寶東:這種軟件如何落地,如何“變現”,是不是裘楊女士您所在機構相對發言權多一些?
裘楊:既然是論壇,就要有一點不一樣的聲音,李總您提到,很多人提到科技助力教育,教育和AI結合,我們談的更多的是科技怎么改變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方式,我也參加很多論壇,大家都在討論技術的發展能為教育做什么,但是很少的論壇討論一下科技非常發達的時代,小孩教育本身它應該做一些什么樣的改變,而不僅僅利用科技的手段。對不起,我們就是聊天嘛,所以在建立之初就在想這樣的時代發展,用什么方式讓孩子真正能夠在這個時代適應。
我相信很多從業者,和我們的同行,藝術、體育、美術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提到剛才說的教育“變現”,第一個變現就是概念上的變現。就是讓我們家長越來越意識到這個時代變遷,孩子們的教育應該有一定的變化的,就是說僅僅從學一點藝術,學一點美術讓他感知美,讓他們在K12,在分數上得到提升。還有一點很重要,還是在金字塔的塔尖上,就是適應那個時代,我們財經作家吳曉波說一句話,現在這個時代一個程序就可以消滅一個行業,不僅僅是勞動力市場,司機、翻譯那個高大上的,醫生、律師,甚至是財務人員都會被取代。所以我們希望變現的方式就是讓更多的家長明白這個概念,明白這個新的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孩子應該在人工智能上,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分析問題這個點上有更好的提升。
張寶東:那就是孩子的天賦怎么辦,我們來請教一下王女士。
王佳枚:聽李總講覺得特別契合我們的需求,我們最近在選擇一個供應商,這個供應商就是做大量的案例積累,我本人還是比較理科思維的,雖然看起來不像理科生,我覺得我們中國整體的教育都是比較感性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整體來說邏輯性比較差,我們對教育的規劃,對事情判斷不是邏輯科學的方式推斷,更多是感受怎么樣,想象怎么樣,在我們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會發現,其實孩子的成長有規律可尋的,這是人類作為人共有的。比如說孩子,不管是黑人,白人,黃種人到這個年齡就有小牙,乳牙開始出生,然后慢慢換牙,到一定的年齡,因為激素分泌不同開始進入叛逆期了,這個完全有規律可循的。
我們作為家長有沒有這個前瞻性,這個前瞻性有的時候是來自科學積累和分析的,作為悠家寶貝有非常優秀的老師,這些老師我感覺有的是大量的經驗積累,超過二十年,三十年的教育經驗的積累,他對這個孩子非常精準,上一節課就知道這個孩子大概什么問題,包括天賦的發現。比如說今天一起來的頒獎的音樂學院的藝術總監老師,他就是看孩子大概的情況,幾節課之后就可以給家長一個比較清晰的判斷。可是即便如此孩子未來會怎么樣不知道。
張寶東:而且這種經驗的可復制性也是不大的。
王佳枚:您說的非常對,所以在教育的行業上借助科技力量幫我們做大量的數據沉淀、分析,進而改善現在的這種。我們還有一個子品牌叫悠家書院,專門做兒童中文教育的,大家知道我們現在的中文教育正在進行改革。改革到什么程度?未來的高考,20%的孩子做不完題,他的要求就是一萬字閱讀量,就是做不完。為什么要這樣呢?用高考倒逼整個的語文教育,就是加大閱讀量。我們在海外有常駐機構,我們會去交流,我們發現真的先進國家的閱讀量是極大的,我們閱讀量是極小的。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其實沒有用的教育。在人文素養最底層的搭建上是不夠的,我們需要說服家長,當您的孩子一歲,兩歲,三歲,四歲就要給他多大的閱讀量。
張寶東:往往在國外,一些發達經濟體他們更多強調孩子們主動的閱讀,但是咱們中國最近新生了一個事物,聽書,讓孩子們先聽,然后再看對吧,各位如果想體驗,可以問一下我的同事賀超,他在這個方面非常有發言權。在這個領域提到這么多訴求,包括劉先生提到馬上要出教材了,這些教材在王女士提到的方面有沒有考慮,有沒有具體實踐想我們應該怎么做?
劉韞珊:是這樣一個概念,我們也想做一些教育科技企業的并購,和我們學生,因為我們現在總共加起來有三萬多的孩子,在我們雅居樂教育體系下學習。選擇這個體系一個協同的效益,但是現在遲遲沒有出手。一方面作為地產商在科技領域沒有太多的積淀。
張寶東:那教材這個領域呢?
劉韞珊:這里面我們也采用一些新的手段,比如說聽書,聽課這種方式。但是這個里面說到科技這塊,我是贊成李總的想法,就是說科技可能改變的是整個教育行業的組織結構、體系中的一些東西,但是不會達到一個末梢,教師這個領域里面,科技的影響力量不會那么大。
我有一個想法,有人說人工智能實施之后教師會不會失業了?我覺得不會。因為幼兒園也好,中小學也好,不光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一個社交的場所,我沒有上過幼兒園,所以我發現我小學、中學,包括上大學之后和人交往有障礙,后來這么多年一直克服克服才稍微好一點。如果說,老師會被人工智能顛覆取代,有可能妻子會被取代,丈夫會被取代,子女會被取代,父母會被取代,正是因為這種面對面的呼吸,眼神的交流才塑造了教育本身。如果僅僅只是產品根本做不到這個。
而且我不知道是個人還是整個整體的原因,現在這些科技滲透教育里面,聽課,包括一些視覺類的東西,其實我個人感覺進不到腦子里面去,我個人還是喜歡看書,那個是一以貫之的方式。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科技能夠使小孩受教育程度提高,我覺得這個不太合理。我個人的觀點,任何一個時代,里面優秀的人群一定是一個固定的比例,哪怕我們國家的文革期間,一定是這樣的規律。我們要做的是要把整體提高,而不是認為科技的介入能夠解決我們很多教育問題,這是解決不了的,這是一個人的問題。
張寶東:接著您的話,最近有很多做新媒體公號的,做文章的人也在思考一個相應的問題,怎么激發打開率,各位做的是教育領域,但是往往我們針對的受眾更多是家長。最近關注到一個叫4u理論。這個帶來的是什么?一個是及時的信息,還有具體,還有兩個,他會由這些維度幫助大家打開,進一步告訴你為什么打開公號看我具體的文章,是不是代入到我們現在一些具體教育中也有所實踐,這個其實是一個硬件加上軟件的結合。硬件是什么?如果在各位手機上就是打開是否方便,網絡是否通暢,軟件就是文章、文字,代入到教育當中,就是信息、方式,制度不斷地迭代,以及硬件和軟件如何結合,是不是這樣的?
李亦爭:我補充一點,對科技怎么改變教育還是偏概念化。我講一下我們做的事情,我們通過投資方式和很多幼教機構合作,我們把他好的組織方式線上化。其實幼兒園就是一日流程,就是每天干什么,其實這個理論是非常好,但是往下貫穿是非常難的,因為老師的培訓包括標準的不一致,所以我們會總結成一套系統,由這套系統完成,這個就是科技企業給教育做的事情,不牽扯到教育理念本身。
另外就是雙時課堂,雙時課堂的方式在幼教現在也開始大量的應用,也有很多這樣的公司,包括在線4到7歲孩子在線英語的學習,這類企業我們也在投資。包括幼兒園的場景,幼兒園的場景其實是兒童生活很重要的場景,幼兒園場景有很多場景,有吃飯、休閑、娛樂的場景,我們會通過高清攝像頭對這個場景進行捕捉,對這個場景的行為進行分析,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總結出來規律。我們現在自己在北京40幾家幼兒園已經全部把這個布下去了,通過高清攝像頭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識別和分析,總結出來規律。當我們這個產品出來的時候再向全行業推廣,這個就是教育科技企業,科技對教育的滲透改變方式。
總結一下就是教育需要跨界,因為教育的人,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有很好的熱情,很好的情懷,但是需要掌握科技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傳播這個情懷和理念,所以并不矛盾。科技和教育并不是誰替代誰,只是科技幫助教育做更好的教育。
張寶東: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往往對于青少年教育都是家長或者工作教育者覺得這件事情或者這些內容應該給孩子的,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問問孩子你希望得到什么?當然孩子往往第一反應就是我好想出去玩,四位怎么看這個問題?
裘楊:我覺得特別好,我好想玩。現在無論是科技助力也好,還是資本助力也好,我也是當老師出來的,我當了9年大學老師,很多人說怎么從大學老師出來做這個事情,也是因為在里面待的太憋屈了。為什么不開心,第一是學的東西沒意思,學的方式也沒意思,出來也沒有用。所以提到玩的概念,對我們這樣的創意培教行業來說,我們叫做中學,玩中學。我們經常講一個孩子如果連玩都不感興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我們做教育,和課程體系研發過程中,研發過程中也提到將娛樂的概念融入到兒童學習的過程。從原來家長要我學到我要學。
剛才聽了王女士講的,如果真正結合他的天賦,并不是所有孩子適合學科技,也不是所有孩子學編程就可以變成非常棒的程序員,結合他的天賦,結合有意思的方式,結合大的時代的變化,我覺得這種教育會讓孩子,除了自己知道這個東西我喜歡之外,還有一點我為什么要這樣,我學這個東西將來能夠真正的用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王佳枚:我想用一個小小的比喻告訴大家我們對天賦的理解,悠家寶貝是秉承著福魯貝爾的教育體系,他是德國的一個非常偉大的教育學家,他創辦了幼兒園這種組織形式,包括園丁這個詞也是他發明的。他當時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闡述,他說老師之于孩子,如同園丁之于植物。你首先要依據這個植物的本性,比如說它喜陰就不要讓它暴曬,如果他三年成熟就不能強求他一年掛果,其實孩子也是如此。我們作為老師,或者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多給予他什么,園丁比如說遵循了他的天性,但是仍然要澆水,施肥,修剪,不能不管他。我們老師也是,要看這個孩子究竟是什么樣的,他的天賦究竟在哪里。當然了探尋的過程很漫長,甚至很艱辛,但是探尋這個價值是很有意義的。
我有的時候和孩子家長交流,我說家長們常常讓孩子實現你的夢想,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方向是對的。你應該讓他實現什么夢想呢?就是你曾經沒有實現你的夢想的能力,今天給他這個權利。就是當你想畫畫,但是你的家長非要你彈琴,那個是剝奪了你實現夢想的權利,今天你交給他這個權利,其實他就成為了最好的他自己,而不是你心中的最好的他,或者外界評價最好的他。
張寶東:所以是權利的交接可能在未來的教育中對孩子至關重要。
王佳枚:劉總講的那句話,這個我可以解決一下,在悠家寶貝會和父母有一個深度的溝通,然后有一個天賦的測評,這個不是界定的,不是你孩子聰明與否,是對你孩子進行客觀的描述。人是分視覺認知和聽覺認知,還有觸覺認知。比如說我是視覺認知,我們兩個可能都是視覺認知,我們非常喜歡看東西,但是李老師就屬于聽覺認知,這種孩子是聽力吸收型的,你要他長期看,會發現很多人不喜歡看書的,這個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剛才兩位都擺明了教師的身份是吧,我也得說兩句。我們自己家是我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大姨全是老師,我從小生活在校園里面,我們家光校長都是三個,所以我就是校三代,第三代校長。我父母因為在大學氛圍中比較放松,而且父母確實理念比較開放,教育資源非常豐富,琴棋書畫都沒有耽誤,所以今天我可以選擇我自己從事行業的時候,我覺得是非常非常幸福的,我們希望給孩子這種幸福的權利。
張寶東:接下來聽聽劉先生和李先生二位怎么看?
劉韞珊:我今天很高興,旁邊坐的悠家寶貝王女士談到天賦的問題,我相信一句話,人人皆有天賦,大多終身未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里。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片刻想到我如果當時做那個事情就好了,每個人肯定有這樣的片刻。當時為什么沒有想到去做,因為很難要求那么小的小孩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規劃。
我想這個里面家長的意識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師的意識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在孩子上幼兒園,中小學的時候發現你的天賦在哪里,給你什么建議,這是非常高水平的教育。我們中國對教育的要求確實也太低了,小孩放進去只要不出事,安全就可以了。我一直在想為什么中國的基礎教育這么刻苦,這么努力,很辛苦,清華北大的學生那么優秀,結果到真正頂尖科技落后在西方的國家,我想我們肯定這個過程中孩子遺失了自己的天賦,因為天賦不可能終身伴隨你的,可能在這個年齡上沒有開發出來,可能就永遠失去了,它非常的珍貴。所以這就是我們說要做高水平的教育,在適合的時間點,發現孩子真正的天賦,告訴你適合做什么,告訴家庭你的孩子適合做什么,這就是我們說的高水平的教育。
張寶東:補充一個小故事,很多人覺得莫扎特是音樂天才,但是莫扎特自己說,很多人只關注到我的天賦,而很少人關注到我小時候每天堅持8小時練琴。
李亦爭:我不是教育家,也不是教育從業者,我實際上是教育投資從業者。我個人這樣理解的,其實孩子的學習還是取決于目標的建立,你讓他練琴一下練十幾個小時,肯定都是很煩這種行為的。但是如果讓孩子練一會兒,可能會很開心,練10個小時不就煩了嗎?這就取決于我們對兒童學習行為的定義。
張寶東:現在很多科技公司在時間段內設定一個成果,包括現在的游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玩某某榮耀,就會有一個不斷的成長,甚至于這種及時反饋在合成裝備各種方面都有,所以這個是不是科技帶來的一個教育的改變?
李亦爭:這個也是我們的一個教育理念吧,我是這么認為的,兒童成長有很多關鍵期,比如說2歲對語言特別敏感的,這個首要的教育任務,全世界有很多語言,應該讓他在語言關鍵期接觸大量的語言,不用很精通。比如說他在語言關鍵期接觸到法語,他對法語有一定的了解,他未來就對法語特別感興趣,目標不是為了讓他掌握法語,這是學習目標的建立。所以我認為,我們希望,因為我們以3到7歲的兒童作為我們的服務對象,叫兒童成長平臺。您剛才的問題特別貼切,我們希望重新定義一個3到7歲兒童的教育目標,這個教育目標并不是為了掌握什么東西,而是對很多東西產生興趣,不錯過成長關鍵期。不要因為這個教了很多,學了很多而產生逆反,而且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個就是未來的學習目標。
張寶東:此時此刻關注我們的內容我相信很多都是教育工作者,大家在這個階段往往會關注到一個點,就是未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還有就是各位你們對于教育的理解到底怎么樣,我們今天論壇談及的內容就是教育和未來,但是教育要實現長遠,優質的發展,和我們初心也許是有非常大的關聯。非常感謝各位,非常感謝四位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