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處于高產、高價、高成交量的繁榮態勢,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著提前碳達峰和壓減產量的壓力。如何平衡好短期效益和長期發展,是擺在行業面前的最大課題。全聯冶金商會4月2日召開交流會,專家在會上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碳達峰是目前鋼鐵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根據《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修改完善稿,2025年前,鋼鐵行業要實現碳排放達峰;到2030年,行業碳排放量較峰值降低30%。如何實現目標?全聯冶金商會會長董才平在給民營鋼鐵企業的建議中,提出了多項舉措。董才平表示:“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力爭減排低碳項目早建成,快見效。同時研究制定鋼鐵碳達峰的路線圖、時間表。積極響應工信部壓縮粗鋼產量的要求,主動控制鋼鐵生產總量。減少普通鋼材出口,增加鋼坯廢鋼等進口。”

碳達峰(圖片來源:CFP)

國內一些鋼鐵企業已經發布了自己的碳達峰計劃。對于具體實施路徑,上海鋼聯資訊總監徐向春建議,鋼鐵企業最好根據見效速度,分三步實現碳達峰。徐向春介紹:“從近期來講,最立竿見影的就是鋼鐵產量盡快達峰。只有鋼鐵產量達峰,碳達峰的前提條件才完全具備。中期來講,短流程的比重提高,以及節能減排技術不斷升級。第三步遠期來講,就是低碳冶金技術、氫冶金技術、碳捕捉技術、碳儲存技術的利用。”

實際上,減產對碳達峰來說雖然立竿見影,但難度卻并不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2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9%,鋼材產量同比增長23.6%。這也引發討論:我國鋼鐵產量究竟達到多少才合適?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這要由市場說了算。劉世錦表示:“中國鋼鐵發展的規模到底有多大?速度到底應該是多少?我們可能還是得尊重市場規律,要看市場的供求關系。從國際經驗來看的話,即使一個行業包括鋼鐵行業,達到了生產峰值以后,也有相當長的平臺期,在這個平臺期也會有一定的波動。”

受成本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鋼材價格已經僅次于200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各品種產品價格有全面突破5000塊錢每噸的態勢。但與此同時,日成交量也在放大,說明有市場需求支撐。專家認為,高價鋼材推高了下游各行業成本,帶來調控壓力。徐向春提醒,鋼鐵行業需要警惕鋼價非理性上漲風險。徐向春說:“我們知道價格過高,利潤過高,實際對一個行業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只能使一個行業短期內過度繁榮。繁榮之后,遭到政策的調控以及經濟周期的影響,這個行業的傷害可能會更大。這一點我想我們也應該引起重視,要保持冷靜理性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