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將實行實名制 專家:順應互聯網行業規律
2014-08-08 11:0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導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將實行“實名制”。《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粉碎謠言、保護隱私,即時通訊步入規范發展的快車道。
央廣網財經8月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方便快捷的即時通訊工具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在社交和信息獲取上給人們帶來了巨大便利。擁有超過6億用戶,其中大約4億是活躍用戶,微信毫無疑問是當前中國使用人數最多、活躍度最高的移動即時通信工具。除了微信,還有微米、易信、米聊、陌陌等多個即時通信工具在這個領域爭奇斗艷,國內和海外的注冊用戶數量相當可觀。但是,一些人借助即時通信工具平臺向公眾發布虛假、不良或違法信息,干擾視聽或者盜取用戶個人資料,破壞網絡傳播秩序、危害公共利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昨天發布的《即時通訊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就是要對這些行為進行規范,新規發布也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
暫行規定從公布之日起施行,內容有十條,被網民簡稱為“微信十條”。十條規定對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使用者的服務和使用行為進行了規范,對通過即時通信工具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提出了明確管理要求,特別提出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
可以說,這是我國在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信息化發展方面的又一項重要舉措。在網絡生態環境中,粉碎謠言、保護隱私,即時通訊將走進規范發展的快車道。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雖然起步晚,但是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驚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幾乎占到80%。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智能終端的日益普及,即時通信服務的發展速度令人側目。這其中,微信當屬佼佼者。據統計,騰訊的微信月活躍用戶接近4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580萬個,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
與微博開放式信息共享不同,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更加私密,也相對封閉。在一些公眾服務平臺上,虛假信息乃至謠言的傳播,還有盜取用戶隱私的違法行徑,很難依靠互聯網的自凈功能去遏制。“微信十條”的出臺對行業規范發展有何作用?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和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新聞出版界別副秘書長受吳永強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我們看到昨天出臺的新規,要求微信用戶以實名身份注冊微信號,對于普通微信用戶來說,這條規定的影響是最大的,這意味著微信需要推進實名化認證,有點像手機的實名制。于是有人擔心,后臺實名,會不會不利于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應該怎樣打消公眾的顧慮?
曾劍秋:首先,實名制是大勢所趨,不僅僅是中國,從全球看也是大勢所趨。另一個就是即時通訊,包括微信的用戶來看,大多數用戶都是希望,比如后臺實名制,前臺可以自己選擇。我身邊的微信朋友圈其實很多人都希望是實名的,這樣大家交流起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所以,應該規范這種管理的方式。
經濟之聲:昨天相關的消息公布以后,騰訊的股價在開盤以后是小幅的下跌。截止到收盤的時候已經下跌至3.46%,那對微信這樣一個即時通訊工具的發展來說,這個十條新規帶來的是壓力更多還是動力更多?
曾劍秋:這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因為股市的漲跌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所以,不能看一時,而是要看長遠。從即時通訊,包括微信的發展來看,不僅在中國的國內市場發展比較好,國際市場的發展也不錯。所以,要從一個產品或者一個企業的發展來看。我們主要去判斷是否是在連續發展,而不能看它這一天跌了,這一天漲了,這是短期現象。
經濟之聲:過去,在即時通訊工具平臺建造的社交平臺上,謠言不僅時常出沒,而且還被部分微信公眾號廣為傳播。在您看來,要想清理這些謠言,最好的辦法是什么?
吳永強:這個現象確實是在微信圈,尤其是在一些網絡即時通訊工具里頭會頻繁出現。而且隨著這幾年網絡信息的發展和用戶的增多,這種情況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是怎么樣清理這些出現的謠言,可能存在著這么幾個方面,要采取一些差別化的對待管理。首先,對于謠言的發布方乃至于對謠言的傳播方、擴散方等等這些,還有就是對于網絡的運營商和普通的公眾,可能在這里面由于他們各自所具有的角色不同,乃至于各自所具備的在網絡世界里頭的能力不同,對他們的管理可能要差別對待。
經濟之聲:我們有一個感覺,就是如果這個謠言可能在其他的渠道發布的話,那還要去甄別一下,但是因為微信你都是熟悉的人,所以說微信傳播謠言它這種力度就讓人覺得挺可怕的,你覺得這次這個新規對于遏制謠言的傳播能不能明顯的見效?
吳永強:這個新規能不能明顯的見效,可能還要運行一段時間看它實際的效果。這就好像之前我們曾經對手機實名制之后是希望遏制垃圾短信,可是從實際的效果來講,雖然手機實名制之后,垃圾短信其實并沒有有效的根除,所以這次這個新規它的效果具體起到什么程度,可能還得要運營一段時間才能好評估。
經濟之聲:另外還有一個看點,這回新規要求,只有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非新聞單位開設的公眾賬號可以轉載時政類新聞。非上述公眾賬號未經批準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對此,有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你覺得出臺這樣的規定,其必要性體現在哪里?
吳永強:這個規定的必要性我覺得可能還是從現實的需求和受眾的反饋情況來看,也同時對所產生的一些情況是一個區別性對待。比如說我們現在每個人的微信里頭,可能有大家都會收到一個每天三分鐘知曉天下事的新聞綜合提煉的這么一個段。那比如說像這類新聞信息的傳播它是一個正面的,也是客觀的,也是相對比較規范的。如果說在也也得一杯限制的話其實可能這個就有點矯枉過正了,所以,在這個領域里頭的管理應該是有幾個原則,一個原則宜疏不宜堵。第二,管理的水平要提升科學性。第三,有一句話叫做順應市場經濟規劃,同時也應該順應互聯網行業規律和互聯網特性。
編輯:賈國強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