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訊工具管理辦法出臺 專家稱利好微信
2014-08-08 06:5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科技消息(記者 周濤),中央網信辦今天(8月7日)下午發布《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規定內容包括:服務提供者從事公眾信息服務需資質;保護隱私;實名注冊,遵守“七條底線”;公眾號需審核備案;時政新聞發布設限;明確違規如何處罰。
專家稱利好騰訊微信
《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的發布,對于作為“即時通信工具之一”的微信有何影響?央廣網科技第一時間采訪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他認為即時通訊工具管理辦法是很有必要的。“微信作為一個商業體系,自控程度是沒有那么高的。真真假假的謠言很多,確實到了監管的時候。之前微信也做過幾次清理,包括涉時政公共號的清理,都是和國家互聯網安全的加強有關系。”
眾所周知,在中國有兩大社交平臺,一個是微信另一個是微博。李易向央廣網科技表示,國家對于互聯網安全加強的話,微信的商業活躍度在客觀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如有一些大V或者一些造謠生事的,實際上就會銷聲匿跡,商業活躍度會下降。
作為社交平臺的真正價值不僅僅要考慮商業,更多的時候要考慮到社會價值。李易認為即時通訊工具管理辦法的出臺對于微信是利好的。“短時間內看似商業活躍度會下降,商業價值會下降,實際上從長期看,對于微信是利好的。國家一旦監管你,其實你就安全了,將來有法可依,做一些什么事情都是有規可查,反倒是不監管,你就很危險了。”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調查報告,截至目前,我國手機網民達5.27億,首次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李易認為,即時通訊工具管理辦法參照了PC互聯網時代的一些管理方法,可追訴可查控,得有主體,無論是法人還是個人都得備案。移動互聯網時代移植PC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方法非常有需要,未來即時通訊工具管理辦法上升為法律法規也是有可能的。
微信清理謠言有害信息
根據數據顯示,微信當前擁有6億用戶和580萬公眾帳號,這確是一組漂亮的數據,但背后卻隱藏著一定的風險。謠言、暴力、恐怖、欺詐、色情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在公眾號和微信朋友圈肆意傳播。
此前,央視《焦點訪談》就曾專門揭穿過借微信散播的“微波爐致癌”謠言,不少公眾號流傳出所謂“微波爐加熱食物致癌”,其中影響面最大的文章包括《微波爐生產廠家打死也不說的驚天秘密》以及《緊急通知: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
微信方面昨天宣布,將加碼清理微信謠言,此次清理的重點將集中在公眾號,尤其是刻意散布虛假信息、詐騙、色情以及誘導用戶進行分享的公眾號。
微信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上,7月底,微信官方就已對外發出預警,稱將會針對近期出現的虛假點擊、集贊等行為進行打擊,“騰訊的產品對抵制謠言侵蝕提供了三大系統,分別是:技術攔截系統、舉報人工處理系統和辟謠工具。”以舉報人工處理系統為例,僅今年上半年,騰訊安全中心舉報平臺就收到約6000萬條舉報消息,有超過3500萬用戶主動向騰訊舉報惡意賬號,經審核,有365萬個惡意賬號被凍結,“微信團隊有一支專業的運營團隊對用戶的舉報進行核實,只要舉報得當,7天之內都會得到相應的處理。”
“對公眾號的處罰,將根據違規情節的輕重處理,嚴重的將做永久性封停,此外還分7天、15天、30天及更長時間進行凍結。”微信方面稱,微信公眾平臺已經對涉及傳播謠言的近千篇文章、百余個公眾號進行了刪除和封停。
截止今日(8月7日)港股收盤,騰訊控股(00700)報128.30港元,跌3.46%。
相關閱讀: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進一步推動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 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 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即時通信工具,是指基于互聯網面向終端使用者提供即時信息交流服務的應用。本規定所稱公眾信息服務,是指通過即時通信工具的公眾賬號及其他形式向公眾發布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統籌協調指導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工作,省級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相關工作。
互聯網行業組織應當積極發揮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推動行業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四條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應當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
第五條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保護用戶信息及公民個人隱私,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及時處理公眾舉報的違法和不良信息。
第六條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后臺實名、前臺自愿”的原則,要求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后注冊賬號。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注冊賬號時,應當與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簽訂協議,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等“七條底線”。
第七條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為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開設公眾賬號,應當經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審核,由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向互聯網信息內容主管部門分類備案。
新聞單位、新聞網站開設的公眾賬號可以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非新聞單位開設的公眾賬號可以轉載時政類新聞。其他公眾賬號未經批準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對可以發布或轉載時政類新聞的公眾賬號加注標識。
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人民團體開設公眾賬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滿足公眾需求。
第八條 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從事公眾信息服務活動,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
對違反協議約定的即時通信工具服務使用者,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應當視情節采取警示、限制發布、暫停更新直至關閉賬號等措施,并保存有關記錄,履行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義務。
第九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十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編輯:殷雨婷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