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8月31日,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投入使用。(記者 倪娜 攝)
湖北日報訊(記者雷闖、通訊員石斌、高斌)“十三五”,湖北綜合交通運輸如何布局?昨日,省交通運輸廳廳長何光中透露,根據規劃,我省將打造沿長江黃金水道的綜合交通運輸主軸,構筑武漢國際樞紐、宜(昌)荊(州)和襄陽兩大城市(含組合)國家樞紐體系,完善多點支撐的空間開發格局。
何光中表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支撐,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我省將結合主體功能區、產業帶和城鎮分布進行統籌規劃,著力打造武漢城市圈、鄂中平丘區和鄂西山林區三個綜合交通發展區,引導區域交通差異化發展。
據悉,“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重點建設“九條通道”,即打造支撐我國東西雙向開放的滬漢渝綜合運輸通道,完善對接“一帶一路”、溝通“一核兩心”的京廣、福銀、襄荊三條綜合運輸通道,構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滬漢蓉、京九、隨岳、十宜恩、杭瑞等五條綜合運輸通道,形成對內連接重點城市、銜接城鎮發展軸和重要產業帶,對外溝通周邊城市群和各大經濟區、聯通國際的“五縱四橫”九條大動脈。“到2020年,所有市州通快速鐵路,所有縣市通高速公路,讓老百姓出行有更強的獲得感。”何光中介紹,“十三五”期間,我省綜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將達7000億元(不含城市交通),綜合交通運輸處于全國先進水平,位居中部前列。屆時,從天河機場可直飛全球五大洲和全國重要城市,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建成,城區公共交通站500米全覆蓋,郵政快遞覆蓋所有行政村,航運服務覆蓋沿江沿海近洋地區。
此外,交通轉型也要取得明顯成就——鐵路客運周轉量和水路貨運周轉量的比重明顯上升;高速公路ETC覆蓋率達到100%;內河主要港口EDI系統覆蓋率達到100%;交通運輸碳排放強度下降7%;鐵路和民航樞紐、重要高速公路和國省干線、重點水域、重要客運站場和港區監控覆蓋率達到100%;綜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5%。
長江主軸“一主兩副”各領風騷
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武漢、襄陽、宜昌這樣干
圖為宜昌港集裝箱專用碼頭。(記者 張鴻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 雷闖
打造武漢城市圈、鄂中平丘區和鄂西山林區三大綜合交通區,武漢、襄陽、宜昌是領頭羊。三地如何不辱使命,構建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
武漢打造國家綜合交通中心
9月10日,家住虎泉的周洋在家門口乘坐地鐵2號線前往天河機場,1個半小時不到,她便抵達T3航站樓準備登機直飛法國巴黎。
周洋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愛說愛笑的她回憶,沒開通地鐵前,去漢口至少要轉2趟公交,去機場不提前3個小時以上基本難以成行。“現在外出旅游說走就走,地鐵、高鐵、飛機無縫換乘非常方便。”
打造國家綜合交通中心,武漢市正在撒一張面向國際化的“網”。到2020年,建成航空門戶樞紐,天河機場航班時刻容量由每小時33架次提升到55架次,國際航線新增40條,共計達到80條,直飛五大洲,年國際旅客量超過500萬人次;
以武漢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建成,2小時抵達各市州及周邊長株潭等城市群,3-5小時抵達全國主要經濟區;地鐵通車里程超過400公里,基本形成主城聯網、新城通線的格局。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中梗阻初步打通,武漢成為中部乃至中國重要的外貿“水上門戶”。
曾經的大武漢,因水運、鐵路獲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譽,但隨著航空、高鐵快速發展,武漢的交通區位優勢正逐步喪失。
“要想重現‘貨到漢口活’,必須充分發揮綜合交通的優勢。”武漢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鐵、水、公、空無縫對接,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多式聯運的作用,吸引全球貨物在武漢中轉。
18日,在陽邏港附近,一條直通港區的新港江北鐵路正在加快建設。該鐵路建成后,抵達陽邏港的貨物可坐火車到灄口鐵路貨運站、吳家山集裝箱鐵路中心站。“可別小看這幾十公里鐵路,能省大錢。”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用汽車轉運,一個集裝箱需要1000多元,比從上海到武漢走水運還要貴出200多元。
今年1-8月,中歐(武漢)班列共發貨2.06萬標箱,同比增長51.4%,發貨總量、回程貨運量保持全國前列。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貨物,水運到武漢后,再通過中歐班列出口到歐洲;從歐洲進口的各種商品運到武漢后,再通過水運分撥到全國各地。“鐵水聯運將大大降低企業的成本,有助于武漢打造全球貨物中轉中心。”武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建設武漢長江航運中心是打造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武漢市將加快武漢新港建設,建成陽邏港、花山港、金口港等17個集裝箱港口泊位,形成多功能港口群;其次是健全航運服務功能,建成陽邏港國家進口肉類、糧食、水果指定口岸,武漢航交所正式運營,啟動建設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
高鐵貫通東西南北,建成漢江航運中心
襄陽再造“南船北馬”新優勢
襄陽市政府負責人18日表示,“十三五”期間,襄陽將建設一批重大交通項目,重塑“七省通衢”新樞紐,再造“南船北馬”新優勢。“到2020年,襄陽鐵路投資要完成近600億元,新建成鐵路里程近500公里。”襄陽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水波介紹,目前,蒙華、漢十、鄭萬鐵路襄陽段全線開工,重要節點工程東津高鐵站、漢十鐵路漢江特大橋等進展順利,呼和浩特至南寧鐵路襄陽至常德段通過預可研審查,有望年內開工。到“十三五”末,襄陽將形成“三縱三橫”的鐵路網,實現東西、南北向全部通高鐵,成為全國“八縱八橫”高鐵網的重要樞紐。屆時,從襄陽到武漢、西安等地只需2個小時,到北京、廣州等地僅需4-5小時。
在高速公路方面,襄陽市正在建設老河口至谷城高速等4條高速,計劃開工襄陽至南漳等2條高速公路,建成后高速公路里程達到833公里,實現縣市通兩條以上高速公路,3萬人以上的城鎮高速公路全覆蓋。建設一級公路560公里、二級公路932公里,中心城區至各縣市實現一級以上公路快速聯通,干線公路與縣鄉等級公路連結成網,縣鄉等級公路與通村瀝青水泥路條條相通,3A級以上景區通二級以上公路。
漢江9級開發,襄陽有4級,可通500噸級船舶。水波表示,“十三五”期間,襄陽將全力推進小河港等港口建設,聯手南陽開發唐白河(唐河)航道,打通北上出省通道,讓漢江黃金水道聯起來,力爭到2020年實現漢江千噸級船舶直達長江,襄陽港將成為漢江航運中心、全國內河主要港口。
同時,襄陽正按照一類航空口岸的標準改造提升襄陽機場,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新航站樓即將投入使用,適時開通1-2條國際(地區)航線。到2020年,襄陽機場通航點超過30個,飛行區等級達到4E級,力爭建成1-2個通用機場。
襄陽市交通局相關人士表示,襄陽將支持襄陽金鷹公鐵物流園申報多式聯運示范試點,依托鐵路物流基地和漢江黃金水道,加強與中歐班列對接,打造“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
“十三五”投資交通1250億元
宜昌構建2小時“朋友圈”
18日,宜昌市政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宜昌將完成綜合交通投資1250億元,全面增強該市在長江中上游的輻射帶動能力。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宜昌將建成高速公路496公里、鐵路500公里,建設一級路500公里、二級路800公里、港口項目29個、客運站15個、物流站場22個。
宜昌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馬宏彥表示,要實現“十三五”目標,構建宜昌2小時交通圈,必須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鐵、水、公、空互聯互通,擴大“朋友圈”。
航空方面,三峽機場國內航線已達到31條,輻射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城市,開通曼谷、韓國、香港、臺灣等地直達航班。今年,該機場正在按照4E級標準進行改建(省內只有天河機場是4E級),一旦升級成功,則可起降波音747、空中客車A340等四發遠程寬體客機,起降運輸能力將大幅提升,朋友圈將進一步擴大。此外,宜昌市還將推進枝江、興山、長陽等通用機場建設,形成“一近一遠雙中心、五場四點多布局”的通用航空總體格局。
鐵路方面,宜昌境內鐵路運營總里程達380公里,“十三五”期間,宜昌將動工建設襄荊宜高鐵、當陽至遠安地方鐵路,加快建設鄭萬高鐵,籌劃三峽翻壩鐵路等,進一步鞏固華東、華中乃至成渝地區的重要中轉節點地位。
公路方面,宜昌將在縣縣已通高速的基礎上,盡快開建宜昌至張家界南段和宜都至來鳳高速公路,加速神農架至五峰高速公路、枝江至石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緊快建設白洋長江公路大橋、三峽翻壩江北高速公路,“十三五”形成橫貫東西、縱貫南北、互連互通的高速公路格局。
同時,還將加速推進香溪長江大橋等10個一級公路和26個二級公路項目建設進度,早日實現市域內中、東部城鎮之間一級公路聯通,西部城鎮之間二級公路互通。
水運方面,有序推進茅坪港二期、云池港二期、白洋港二期等9個港航項目,適時開工建設枝江七星臺綜合碼頭、香溪河航道提等升級工程等5個港航項目,開港營運白洋港一期、茅坪港二期。加速三峽樞紐港轉型升級,打造西北物流陸水轉運新通道,加速構建“兩壩兩聯動、四路四港區”三峽翻壩轉運體系,發揮長江水運“黃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