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2月12日消息(記者彭小毛 周羽)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近年來,廣東拓展新領域,培育新業態,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文化產業增加值連續14年居全國之首。2018-02-1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2005年誕生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迄今播出已超過2000集,全球發行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它們正是由廣東本土的動漫企業創作。在每年一度的中國(東莞)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上,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為代表的一大批廣東原創動漫產品,都會展出。
熊出沒、方特等品牌的發行方華強方特深圳動漫有限公司發行中心副主任李華林:漫博會幫我們雙方對接起來、洽談起來,對于我們動漫公司來說,最大的收入是授權,如果沒有授權的話那就是純投入,是不可能有收益,不可能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接,2017年的第八屆漫博會成交額達到39億元。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啟宇稱,整個廣東動漫業總產值超過400億元,已成為廣東省文化產業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劉啟宇:動漫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一,還有我們舞臺燈光在歷次大的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都是參與了整個演出的解決方案,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有優勢的產業。
廣東省空前力度的文化改革創新更是關鍵。如由媒體發起建設“中國自貿區信息港”等多個重大文化創新項目;組建三個百億元級別的文化產業基金,推動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授信達到2000億元,鼓勵文化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未來,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將在5至8年內從目前的5.26%提升到7%至8%,文化產業也將成為廣東國民經濟的核心軟實力。
短評: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唯一出路
廣東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抽象地說是“大力培育文化創新的土壤”;具體來講,就是圍繞文化產業,抓好三個結合:一是抓好文化產業和資本的結合。產業資本的進入,助力廣東文化產業構建起創新的市場體系;二是抓好文化產業和高新技術的結合,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全新體驗的文化產品。比如,珠三角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演藝設備生產基地;三是抓好文化品牌和人才的結合。文化產業的特點是輕資產、重人才。廣東鼓勵和扶植文化名人打造個人文化品牌,三年時間里先后成立了近50個文化名人工作室,對文化人才的成長,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示范作用。
發展文化產業不僅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而且是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與新一輪科技革命交匯的大背景下,創新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動力。把握好資本、人才和新技術的文化結合點,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之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