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首頁 | 寧夏概況 | 時事新聞 | 輝煌五十年 | 視聽寧夏 | 魅力寧夏川 | 喜迎大慶
中國在西北干旱地區啟動最大規模生態移民
中廣網  06月12日 18:12              [打印本頁] [字號   ] [關閉]
    

    “住磚瓦房、喝自來水、種水澆地”,曾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民馬德學夢寐以求的理想。今年春天,中國啟動實施一項生態移民工程幫助這位35歲的回族青年實現了夙愿,這項工程是目前在西北干旱地區實施的規模最大的生態移民工程。

  馬德學居住在寧夏中部干旱帶深山區,世代住窯洞,喝窖水。幾十畝山坡地,即使在豐收年,每畝也僅能收獲50公斤糧食,如果遭遇旱災,則顆粒無收,只能靠政府補貼和外出打工維持。

  今年春節前,他和妻子攜帶鍋碗瓢盆和少得可憐的家具,搬遷到了同心縣石獅鎮惠安移民新村,不僅住上了水電齊全的新磚房,還分配到兩畝水澆地,擁有了一座高效節水的日光溫室。按照搬遷政策,政府給他家補助新房和日光溫室建設資金1萬多元。

  寧夏中部干旱帶重點涉及鹽池、同心、海原等8縣(市、區)64個鄉鎮,總面積約2.85萬平方公里,生活著136萬多農村人口。由于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水資源極度匱乏,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

  據一份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這一區域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1783元,不足寧夏全區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按當時中國的貧困標準,尚有11.8萬人得不到溫飽,他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靠政府救濟。

  “干旱帶自然條件惡劣、資源貧乏、人口超載嚴重,基本沒有再開發的潛力。”同心縣縣長李文明說,“就地扶貧難以改變農民的貧困面貌,易地搬遷是當前最有效的辦法。”

  為了更快地消除貧困以及減少人為對生態的破壞,今年3月,中國政府啟動寧夏中部干旱帶生態移民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從這里搬遷20.6萬貧困農民,安置到有灌溉水源、公路沿線和城郊等地區。

  國家和地方將為這項移民工程投資28.42億元,開發和調整土地71.15萬畝,建設42個移民安置區,涉及寧夏中部干旱帶185個行政村。去年已經搬遷安置1.8萬移民,每人分得了1畝水澆地,戶均補貼建設一座日光溫室。

  “今后不用看天盼下雨,種地也會有好收成。”馬德學興奮地說,兩畝水澆地種地膜玉米,估計畝產700多公斤沒問題。而在老家,馬德學種地只能“撞運氣”,過去連續四年,嚴重旱情使得馬德學和鄉親們的莊稼絕收。

  在幫助移民在搬遷地發展生產生活的同時,中國對寧夏移民移出地實行退耕還草、封山禁牧,以逐步恢復干旱帶這一生態脆弱區的植被。

  多年墾種的沙地退耕種上了固沙植物,昔日流沙遍地的荒漠長滿了郁郁蔥蔥的灌木野草,這是記者在鹽池縣一些移民封育保護的鄉鎮看到的生態恢復新景象。該縣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土地沙化曾十分嚴重。

  當地農民和官員說,這種變化就是生態移民、封育保護項目穩步實施的結果,即所謂”人退沙退”的互動印證。

  中國林業總局“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局官員褚衛東說:“在西北干旱地區有植被基礎的地帶實施生態移民工程,減少人為破壞因素,生態恢復的希望很大。”

  早在1983年,中國便已經采取移民扶貧措施。截至新移民計劃啟動時,寧夏已經累計搬遷貧困農民37萬多人,通過耕種水澆地,現在,絕大多數移民已穩定解決溫飽,部分還過上了小康生活。

  “搬遷讓我們看到了過好日子的希望!”寧夏紅寺堡開發區移民丁有福說。1999年,他從同心縣石炭溝鄉舉家搬遷到這個中國最大的扶貧移民開發區,現在耕種著8畝水澆地,糧食畝產1500斤以上,徹底告別了靠政府救濟的生活。(記者 姜雪城 曹健) 

來源:新華網寧夏頻道    責編:許新霞      
寧夏概況 >>更多
   50大慶徽標名稱為“騰飛寧夏”,主體...
   50大慶吉祥物名稱為“喜洋洋”,以寧夏...
歷史沿革 >>更多
·寧夏成立40周年大慶 火樹銀花
·中央代表團抵銀參加40大慶活動
·自治區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行
·寧夏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在銀川舉行
·歡慶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30周年[組圖]
·寧夏人民隆重慶祝自治區成立30周年
·中央代表團參加寧夏成立三十周年慶祝活動
·自治區成立30周年紀念幣發行
·工會十大代表歡慶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25周年
輝煌五十年 >>更多
·總投資7210萬元 寧夏自治區礦山環境重現生機
·靈武:10億高新技術項目引導全區羊絨產業發展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再造一個新寧夏(組圖)
·寧夏應對世界氣候變化發展避災特色農業紀實
·寧夏踐行科學發展觀紀實
·黃河富寧夏 今日譜新曲
·中國在西北干旱地區啟動最大規模生態移民
·以生態為念 黃土變綠地——寧夏治沙紀實
·寧夏科學開發寧東再造“經濟寧夏”
喜迎大慶 >>更多
·寧夏五十大慶之年文藝舞臺精彩紛呈
·寧夏力爭50大慶前實現文化共享工程全覆蓋
·寧夏文藝界迎接50大慶將亮絕活出精品
·寧夏優秀新創劇目展演迎接50大慶
·寧夏投資十五億元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13萬株樹木裹綠覽山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