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因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死亡的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5%,慢性疾病負擔持續加重。推進醫防融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踐行群醫學理念,應成為慢性病防治的主攻方向。

其中,要提升醫務人員的公共衛生素養,從只重視單純生物醫學技術,轉向與關注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預并重;要加強基層全科醫生高質量培養,關注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與完善、慢性病危險因素監測和用藥指導,健全雙向轉診制度等重點工作,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慢病管理新格局。基層衛生機構要成為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科普的主要陣地。

在健康科普方面,要加大科普基地建設力度,積極舉辦品牌科普活動。要發揮公共衛生領域全國性學會的學術引領和科普影響力,建立國家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和高端智庫,發布行業權威指南和健康指導。同時,要推動“互聯網﹢”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深度融合,利用移動醫療和遠程醫療新技術,根據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實現個性化的健康科普。

此外,還要加快推動公共衛生領域立法,健全當下國家治理急需的公共衛生法律制度。尤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可以為處置公共衛生事件提供法律依據。

截至2020年末,全國衛生人員總數達1347.5萬人,而專業的公共衛生機構人員仍不足100萬人。因此,要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科研學術氛圍,開展引領性的基礎研究和慢性病防治的臨床轉化研究,推動公共衛生健康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提出“群醫學”理念,是為了彌合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裂痕。只有多措并舉,才能彌合這些裂痕,推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高妍 魏嘉柳)

編輯:安垚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