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膀胱癌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了,早期的膀胱癌和晚期的膀胱癌的治療效果差別很大,所以早期發現膀胱癌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么,膀胱癌具有哪些常見癥狀呢?

1.間歇性無痛全程血尿: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見的癥狀。通常以血尿為第一癥狀就醫的患者占到75%以上。基本上全部的患者都有血尿,只不過時間上的不一樣,而且,臨床上可見的肉眼血尿50%為膀胱腫瘤所導致的。

2.膀胱刺激癥狀:常見癥狀為尿頻、尿急、尿痛。偶有少數的患者就診的原因是膀胱刺激癥狀。腫瘤常由于合并感染或者腫瘤破潰的刺激而使膀胱肌肉痙攣,導致膀胱刺激癥狀更加明顯。

3.排尿困難:少數患者會出現排尿困難或者排尿中斷,應該是腫瘤或者血塊阻塞膀胱出口導致的。

我們之前說了膀胱癌的常見癥狀,可是這些常見癥狀,間歇性無痛性血尿、膀胱刺激癥狀、排尿困難這些癥狀出現的時候,一部分患者已經進入到晚期膀胱癌了。目前大部分患者是通過體檢B超檢查而發現早期膀胱癌的,所以每年定期體檢很重要。特別是膀胱癌的高危人群:吸煙者,有接觸燃料行業的工人,以及其他作業人員:香料、橡膠、皮革、紡織印染、電纜、油漆、燃料、焦油、農藥、印刷、司爐、電料、產煤、畫家、鋁業工人等。這些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體檢,B超檢查,出現血尿要及時就診。

膀胱癌的診斷并不困難,凡40歲以上出現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肉眼血尿的人,都應該考慮到泌尿系統腫瘤的可能性,尤其以膀胱癌最多見。由于血尿是泌尿系統多種疾病所共同擁有的癥狀,因此還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診斷時可以采用以下檢查:

(1)尿液常規檢查。

(2)尿液脫落細胞學檢查。

(3)B超檢查。

(4)尿路平片和膀胱靜脈腎盂造影。

(5)CT檢查。

(6)膀胱鏡檢查和腫瘤組織的活檢。

(7)免疫酶學測定。

(8)尿液流式細胞術。

其中膀胱鏡檢查是診斷膀胱癌的首選和必要的方法,可確定癌癥的位置、數目、大小,還可以采取活體組織做病理檢查。其中膀胱鏡有硬鏡和軟鏡,兩者相比,膀胱軟鏡在檢查的過程中疼痛和血尿要比膀胱硬鏡輕很多,相對比較舒適。因此,膀胱軟鏡也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膀胱癌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早期膀胱癌在術后進行灌注治療、化療或者免疫治療,絕大多數效果良好。晚期膀胱癌,也是手術切除腫瘤,術后輔以灌注治療、化療、放療及其他治療方法,主要目的是控制癌細胞的蔓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膀胱癌的治療,首先要看膀胱癌的分期,具體到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不同的分期所對應的治療方法也有區別。

其中,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方案,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可以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個不同的組別:

低危:原發、單發、TaG1(低級別)、直徑<3厘米,沒有CIS

中危:所有不包含在低危和高危分類中的NMIBC

高危:以下任何一項:T1期腫瘤;G3(或高級別);CIS;同時滿足:多發、復發和直徑>3cm的TaG1G2(或低級別)。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主要采取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為主的治療,也可以采用激光手術,不同分組的主要區別在于術后的膀胱灌注化療的次數和隨訪有差別。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包括經尿道膀胱腫瘤診斷性電切術)既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的重要診斷方法,同時也是主要治療手段:應將腫瘤完全切除至露出正常的膀胱壁肌層。以下情況建議二次電切:切除不完全,多發、偏大、切除樣本沒有肌層;初次電切為G3及T1;2-6周后施行二次電切。

低危:術后24小時內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無需再灌注。

中危:術后24小時內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每周一次,連續8周,之后每月一次,連續至術后滿一年;高危:術后24小時內完成第一次膀胱灌注,之后每周一次,連續8周,之后每月一次,連續至術后滿一年;或者采用BCG行膀胱灌注免疫治療,100-150mg卡介苗,灌注是加30-40ml生理鹽水稀釋,每周灌洗一次,共6次。以后每月灌洗1次或2次,共8-12次。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主要采用以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具體到不同的病例采取單純的根治性膀胱切除術,還是術前輔助放化療,或者術后放化療就要具體分析,這就需要到專業的醫院和專業的醫生咨詢,相信每一位醫生都會按照疾病的具體情況以及患者的個體因素不同而提出專業的建議。部分患者不耐受手術或者患者意愿要求保留膀胱的進行膀胱部分切除術,這就需要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癥,一般是位于不容易擴張位置(如膀胱頂)的T2以內的膀胱癌,術后要求患者有良好的依存性,這樣才能保證術后及時的發現膀胱癌的轉移和復發,并及時做出治療。(范晉海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泌尿外科 主任醫師,授權本網發布)

編輯:姜秀平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