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易思耿
驚蟄過后,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迎來了一場大雪,百姓都說“大雪紛紛落,明年吃饃饃”,這場雪有效緩解了旱情,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奠定了基礎。
安定區香泉鎮巨盆草牧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室內,炭火燒得正旺,老板回志仁正在給幾位特殊的客人倒茶。天氣一轉暖,春耕馬上就開始了,回志仁把香泉鎮泉灣村的支部書記肖維漢、村民回志信、養殖場老板馬宏圖請過來一起合計合計,好對今年的生產做個計劃。
60多歲的肖維漢是村里的老支書,也是養殖能手,他說:“這個牧草種植抗旱增產的效果很好,家里就我們倆老人,沒勞力,種草最方便,一種一割一交就完啦。去年天那么旱,家里2畝半地的草還賣了3000多元。”
養殖場老板馬宏圖每年需要30多萬元的草料,他說:“我是生意人,算錢的賬,往年我自己收草最少要雇6個人,收草的20天左右光工錢就要2萬多元,再加上電費和其他開銷,還要不少錢。你們公司的廠子離我不到100米,拉草幾乎不需要路費,一年最少能省4萬元。再說你的草細,浪費少,羊愛吃,愛上膘。你放心,我今年肯定還用你的草。”
聽到大家這么說,回志仁很高興,但還是有點不放心:“草的銷路好著哩,去年我生產了10萬噸左右,現在賣得差不多了。可是我的生產線生產能力是30萬噸,去年還是有點沒吃飽。”
2016年,甘肅隴中天旱,導致牧草減產,部分牧草品質不達標,回志仁操心得晚上睡不著覺。但為了不影響老百姓種草的積極性,保障來年的原料供應,回志仁咬著牙,在政府的銜接下貸款2500萬元,對交來的玉米飼草全部收購。
熱議之間,話題不知不覺轉移到了今年的牧草種植面積上。
“去年老百姓來你這兒交草已經嘗到甜頭了。早先交到養殖場不但要排隊,還要搭人力把草給人家鍘好倒進青貯坑里才算完,到你這兒一過磅一倒就完啦,價格又好,老百姓是最會算賬的。”回志信是回志仁的堂哥,去年種了60畝地,其中流轉土地20畝,種植玉米飼草5畝。現在有了巨盆草牧業公司的收購,他打算今年流轉土地600畝種飼草。
回志仁打算今年和香泉鎮的群眾簽兩萬畝的合同,自己提供草籽和化肥,到時以每噸高于市場價20元進行收購,貧困戶的草在這個基礎上每噸再加20元。“好事情,我認為沒問題”。肖維漢說,“咱們村160戶人,除了部分整戶外出的,家家戶戶種草養殖,你這么一搞,正好把出去的人的地都盤活了,好事情啊。”
推開辦公室的大門,瑞雪覆蓋的隴中大地白茫茫一片,到了七八月,這里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綠色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