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
農村電商,作為“三農”發展的新動力,正在被寄予厚望。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全國累計建設農村電商服務點約30萬個。這些遍地開花的服務點,攜商貿、物流、金融、供銷、郵政等各類社會資源而來,不僅改換著千千萬萬村莊的經濟鏈條,也改善著遠遠近近鄉鄰的民生環境。
道路寬了、路燈亮了,村子越來越美;錢袋鼓了、門路多了,干勁越來越足;品質提高了、理念先進了,生活越來越好。農村電商,不僅激活了這片沃土,也溫暖著這個家園。今天,我們就走進3個村莊,看看農村電商究竟給當地的人們帶來了哪些變化。
——編 者
有了致富項目,返鄉人越來越多
數據顯示:農村電商的發展減少外出人口約1200萬人;在農村家庭創業比重上,有電商村莊為18.9%,無電商村莊為11.1%。
夜幕降臨,重慶市云陽縣云安鎮三灣村電商綜合服務點內還是一片繁忙景象:“導航欄要分類列出商品的種類,水果、干貨、蔬菜……”服務點負責人黃蒂正在指導村里的年輕人做網店設計。
黃蒂曾經在蘇州一家電子廠打工,業余兼職開網店。雖然收入可觀,可她已厭倦打工生涯,希望有一天回鄉發展。后來聽說家鄉電商發展得好,有政府扶持,去年年初,她毅然辭去工作回鄉創業。
黃蒂開了一個門店,除了網售云安土特產品,還兼營服裝。“網上銷售的土特產,勢頭不錯,最遠銷到了新疆,每月純利潤有六七千元。前段時間是柑橘銷售的旺季,兩三個月就銷了3000多斤。”
回鄉不久,黃蒂即被村里聘為網店培訓“本土人才”,培訓村里想發展電商的年輕人。目前,經她培訓的創業青年達到50多人,其中有10余人開起了網店。
唐丹便是其中之一。她以前在深圳打工,去年8月份,回家照顧生病的母親。聽說村里免費培訓電商,便報名去學習。如今,她的土特產網店經營得有聲有色,上個月就銷售了700多單,開店4個月以來,平均每月純利潤有3000元左右。“再也不用到外地奔波了!”唐丹欣喜地說。前不久,唐丹結了婚,更堅定了留在家鄉發展的決心。
采訪返程途經三灣村廣場,一陣動感的旋律傳來。廣場中央,婦女們踏著音樂節拍跳起廣場舞,村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擺龍門陣”,孩子們在一旁追逐嬉戲……“這樣的景象好多年都沒有了!”三灣村黨支部書記王坤軍感慨道。前些年,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老幼婦孺留守在家,村子有些冷清。2015年,在縣里的扶持下,村里開始發展農村電商,回來的年輕人有40多人,通過培訓,村里開起了12家網店,自產自銷或者代賣農產品。
“在家鄉就能致富,想回來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王坤軍說,以前文化活動搞不起來,現在村民都要自發組織文化活動;年輕人在家,解釋政策不費勁,工作也好開展。“今年剛開年,我就接到二十幾個電話,都在咨詢回來開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