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2014中國鄉村之聲 > 滾動新聞

央廣網

農村年俗勾起“鄉愁” 城里人前來尋“年味”

2016-02-14 09:23:00 來源:新華社

  2月9日,鄉村藝人在江西省婺源縣秋口鎮長徑村表演跳儺舞。當日是大年初二,江西省婺源縣秋口鎮長徑村表演請儺神、跳儺舞的儺事活動,吸引了眾多鄉親和游客觀看。婺源儺舞俗稱“鬼舞”或“舞鬼”,極具地域特色,早在明代初葉就有記載。每逢新春,當地都會請儺神、跳儺舞,祈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新華社發(胡敦煌 攝)

  新華社南昌2月12日電 題:農村年俗勾起“鄉愁” 城里人前來尋“年味”

  新華社記者沈洋、程迪、吳鍾昊

  吃殺豬菜、打糍粑,賞龍燈……春節期間,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讓農村年味濃濃,吸引了許多城里人前來體驗民俗、尋找“年味”。

  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一樣,是“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倚重的旅游資源。

  在婺源縣的江灣景區,春節前一周就推出了殺年豬、年夜飯、打麻糍、徽劇、踩高蹺等民俗活動,大打“鄉愁”牌,滿足城里人尋找“年味”的需求。

  婺源縣旅游部門統計,除夕當天全縣接待游客4100多人次,大年初一上升到25600多人次,初二達到42700多人次,不少游客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大都市。

  上海游客涂亮帶著家人在婺源過春節,覺得特別有意義。他說,白天品嘗糍粑、紅薯干、南瓜子等小吃和零食,夜間有各色燈彩和數百米的“板凳龍”。出門隨便走走,村頭老屋前村民圍坐成一圈曬太陽、拉家常,頑童燃放著鞭炮,還有萬家炊煙,就是一副美麗的圖畫,會勾起“鄉愁”。

  江西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家家戶戶的院子里,臘肉、香腸和面皮碼齊晾曬,門前一盞盞紅燈籠很醒目;主路旁,竹木結構的“農村文化展覽館”里展覽著各種農耕工具、農村生活用品,游客絡繹不絕。

  村民孫功嬌的農家樂里來了大批游客,今年49歲的她忙里忙外。桌上,滿是炸糍粑、紅豆杉酒、殺豬菜;桌下,火熱的炭盆燒得旺。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圍桌品味美食、感受古村的“年味”。

  過大年,每家每戶舂糍粑是習俗。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聚在一起,熟練地拿起杵槌,成了游客眼中的景觀。來自廣東的游客劉暉看得躍躍欲試,和村民溝通后,也有模有樣地打起了糍粑,讓一旁的愛人拍照留念。

  “春節前,來村里體驗民俗的游客很多,每天有500人左右。很多人是攜家帶口來的。”長水村支書余迭文說,村民們習以為常的年俗,游客卻覺得新奇。

  “城市與鄉村的互動更加頻繁,到周邊‘吃農家飯、過農家年’已成為城市居民的一種過節方式。”江西省旅游規劃研究院院長洪文藝說,預計江西春節黃金周期間將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6%。

  鄉村旅游的興起和傳統民俗的恢復密切相關。南昌市進賢縣西湖李家是一處4A級景區,在打造景區的同時注重農耕文化的傳承與恢復。近年來,中斷30多年的“板凳龍”重新舞起來,中秋節圣塔也重新燒起來了,西湖李村這些習俗吸引著游客前來。

  位于漢水上游的陜西漢中農村,獨具陜南特色的社火“掃五窮”重新上演。在村民中挑選幾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化妝成孫悟空、財神、喜神、土地神、毛女子等,挨家挨戶在村里走,期待“天神”驅走邪、怪、病、災、貧“五窮”。

  “近些年很多地方逐漸恢復了部分傳統年俗,對于文化傳承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江西省民俗與文化遺產學會副會長梅聯華說,年俗文化的傳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合理文明的年俗傳承下來。

編輯:洪越

關鍵詞:鄉愁;農村文化;年味;城里人;板凳龍

說兩句

相關閱讀

記住年味鄉愁 傳承民族精神

記住年味鄉愁 傳承民族精神,正月初五,年味仍在繼續,而鄉愁,卻愈來愈濃。對于普通人來說,鄉愁就是一家團圓,就是媽媽親手做的一道菜,就是爸爸修葺的小瓦房,就是家鄉流傳久遠的一首歌謠、一條經年不息的河流。

2016-02-12 13:42:00

習近平的三重鄉愁

圖為: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仔細察看洱海邊的生態保護濕地。圖為: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常。

2016-02-02 22:29:00

"史上最好吃"電影《舌尖上的新年》 鄉愁是因為饞

”  《舌尖上的新年》的三名導演陳磊、鄧潔、李勇,都是《舌尖上的中國2》的分集導演。陳磊介紹,團圓依然是電影最大的主題,不過,中國人還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新年食物中。

2016-01-22 07:06: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備05065762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