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3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有錢有樓不如有紫南戶口”是廣東佛山南莊鎮紫南村當地人的口頭禪。可在11年前,這里卻是出了名的“上訪村”、“臟亂村”。村民潘淑冰說,當時村里根本就留不住人。
潘淑冰:“以前,我們這里叫西伯利亞,是南莊最落后最貧窮的一個片區,女生都想嫁出去,因為這里太窮了,想離開這里。”
矛盾千千萬,班子是關鍵。2007年村級組織換屆前,南莊鎮領導經過反復考察,三上貴州,把在當地經商的紫南村能人潘柱升請回了家鄉。在選舉村黨支部書記時,潘柱升的“四不”承諾讓村民們吃上了“定心丸”:不在村里租一寸土地、不在村里辦一個企業、不拿一分錢工資、不在村委會安排一個親戚。
潘柱升:“我提出,要改變紫南,一定要重視‘非權力影響力’的培養,我們村委會的干部不是官,我們必須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黨員和村民。”
潘柱升一上任,就強化村級黨組織的基層堡壘作用,立規矩、整隊伍,依法依規撤換了16個村民小組長。
潘柱升:“他們連土規也不清楚,所以這個路很難走。紫南當時很亂,再加上村民對我不信任,我最擔心的是這支隊伍的素質,這才是我如何帶領紫南走出困境的關鍵。”
在潘柱升的帶領下,紫南村黨組織恢復了活力,實現從大亂到大治的“蝶變”。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如果說紫南村靠的是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那么,浙江武義縣后陳村則是靠創立全國首個“村務監督委員會”,實現鄉村治、百姓安。
陳玉球:“這個監委會要得罪人的,你做的不好我肯定要講的,這樣子就得罪人了……它是得罪人的事情,還要敢于去說,敢于去做,敢于去跟村干部去頂!不符合村務管理制度方面的東西,他就要站出來。”
由于財務不透明,決策不民主,后陳村先后兩任村支書因為經濟問題被查處,后陳村監委會主任陳玉球回憶,當時干群關系非常緊張,上訪不斷。
記者:“那時候矛盾沖突厲害嗎?”
陳玉球:“開發區開發到我們村里面,村民就是要把錢分掉,不相信干部。”
記者鄭澍在采訪紫南村黨支部書記潘柱升
要贏得村民的信任,光靠換人還不夠,制度約束才管用。2003年,新任村支書在上級的支持下,創設村財務管理監督小組,從全體村民中選舉黨員代表一名、村民代表兩名,組成獨立于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第三方”,行使村務監督權,這也是現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雛形。監委會成員每個月審核一次村里的財務票據,審核通過,蓋上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公章,才能入賬。陳玉球說,現在村里小到買畚箕、蒸飯柜,大到居家養老食堂開支,都公開上墻、一目了然。
陳玉球:“十塊錢用到哪個地方,一百塊錢用到哪個地方,全部寫起來。我們現在是有月報,從2004年開始,每戶用遙控器打開電視就能知道我們村里的財務。”
錢是牢牢管住了,但村干部少干事、不干事也不行。后陳村村支書陳忠武說,后陳村監委會的監督范圍又從集體資產、村干部報酬、財務收支等,擴大到村莊建設、宅基地管理等領域。
陳忠武:“我們什么東西都在陽光下操作,村民很理解,也很支持。他們也看到,村莊以前哪有現在這么好。”
記者采訪后陳村監委主任陳玉球
念好“緊箍咒”,才能得“真經”。制度的完善,監督的力量,實實在在推動了村干部為村民多辦事、辦實事、辦好事:村集體收入水漲船高,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后陳村從昔日的“問題村”化身“和諧村”、“幸福村”。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而治理有效,基層黨組織是關鍵,抓住“關鍵少數”,引領“最大多數”,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千千萬萬個鄉村才能跟紫南村、后陳村一樣,充滿活力、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