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臨滄6月17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6月的云南臨滄鎮康縣,萬畝堅果林郁郁蔥蔥,正值掛果關鍵期。在澳洲堅果種植基地里,無人機來回穿梭,開展飛防作業,為實現豐產豐收提供有力保障。

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鎮康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堅果產區之一。2024年,全縣堅果掛果面積達36萬畝,產出青皮果7.1萬噸、干殼果2.36萬噸,實現農業產值6.4億元,帶動9.56萬農戶穩步增收。近日,記者隨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主題采訪團走進臨滄,探訪當地如何依托堅果產業,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富民之路。

已經掛果的臨滄堅果(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小小堅果撬動大產業

鎮康地處滇西南邊境,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水土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2.2%,為發展堅果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自1996年試種堅果以來,鎮康縣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逐步建成43萬畝堅果基地。澳洲堅果屬淺根性喬木,具備保水保土功能,適宜種植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在鎮康,通過規模化種植堅果,邊境荒坡變綠坡,不僅修復生態,更拓寬了山區百姓的致富路。

一顆小小的堅果,背后是一條從種植、加工到品牌的完整產業鏈。鎮康縣把堅果產業發展與鄉村治理、基層黨建深度融合,創新實施“企業+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走出一條組織化程度高、產業鏈條完整、群眾參與度廣的發展路徑。

在南傘鎮田壩村,大學畢業返鄉的黨總支書記王東權帶頭成立鎮康縣田壩澳洲堅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簽訂訂單農業協議,實現“掛果即銷”。2023年,合作社與企業共兌現返補資金465萬元,帶動農戶二次分紅279萬元,村集體增收186萬元。

該機制通過土地流轉、統一培訓、統一管護、統一采收、統一銷售,實現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的轉變。企業與農戶簽訂果實回購協議,制定最低保護價,不僅保障企業原料穩定,也增強農戶種植信心。“過去怕賣不出去,現在企業上門收購,種堅果比種別的作物收入更高。”村民李建說道。

王東權講解臨滄堅果的相關情況(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加工提質,品牌賦能開新局

在鎮康縣眾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新鮮采摘的堅果經過脫青皮、清洗、烘干、去殼等流程,被加工為堅果油、果仁零食等高附加值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公司副董事長馬永衛介紹,企業早期主要從事原料代工,近年來逐步轉向打造自有品牌,增強市場話語權。2024年,公司銷售額突破1.2億元,其中80%的原料來自與本地種植戶合作的合作社。

“去年我們收購了2萬噸臨滄堅果,接下來將加快數字化升級,提升加工效率。”馬永衛表示,目前公司自有種植基地達4600畝,合作基地超過15.2萬畝。

眾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堅果產品(央廣網記者 魏文青 攝)

近年來,鎮康縣持續推進堅果品牌培育,打造出“云澳達”“仁仁有份”“夏果媽媽”“多一個”等系列本土品牌,助力澳洲堅果從“洋果子”變身為地道“土特產”,顯著提升了市場認可度與競爭力。在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上,臨滄堅果作為代表性特色農產品亮相現代農業館,向海內外客商展示來自云嶺大地的獨特風味。

如今,“世界堅果看臨滄,臨滄堅果看鎮康”正逐步成為現實。小小堅果,正以綠色、可持續的產業優勢,在祖國西南邊陲開辟出一條產業興、農民富、生態美的振興新路。

編輯:趙貝貝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