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日前決定,在全國啟動為期2個月的“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此舉劍指當前惡意抹黑詆毀攻擊企業、敲詐勒索、惡意營銷炒作、泄密侵權等突出問題,引發各界關注。
現實中,網絡“黑嘴”違法行為可謂五花八門、屢禁不止。為謀取私利,他們有的詆毀攻擊企業產品質量、經營狀況,蓄意捏造虛假信息抹黑企業聲譽,對企業進行惡意投訴;有的組織、操縱“網絡水軍”“黑公關”,聯動發布涉企負面信息,惡意攻擊企業或企業家;有的搞以商養測、以測養商、商測結合的虛假不實測評,涂抹惡搞企業標識,侮辱貶損企業形象;有的發布涉企負面信息后,以“刪帖”“撤稿”等名義,向企業索取“刪稿費”“公關費”,將企業當作“提款機”……對這些問題和亂象,中央網信辦在專項行動中一一點明,將整治鐵拳打在“黑嘴”的七寸上,就是要向公眾表明: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優化營商環境永不止步。
網絡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營商環境必須統籌好線上線下,加強系統性治理。當前,網絡已深度融入我們經濟社會的每一個層面、每一個人。只有強化問題導向,強化線上線下同向發力,才能呼應企業期盼,更好培育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剛剛施行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也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互聯網等傳播渠道,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惡意侵害民營經濟組織及其經營者的人格權益”,這為整治涉企網絡“黑嘴”提供了更堅實的法律后盾。
整治網絡“黑嘴”,速度要快。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譬如,近期引發廣泛關注的“柴懟懟攻擊胖東來”事件就暴露了網絡“黑嘴”連續輸出帶來的危害。在這方面,網絡平臺必須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行政監管要更加及時,才能持續鏟除“黑嘴”們“帶節奏”“博眼球”“吸流量”的生存土壤。
整治網絡“黑嘴”,懲治要狠。一些自媒體賬號之所以肆無忌憚,根源在于違法成本低。有關部門要不斷加大依法整治力度,讓監管“長牙帶刺”,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同時,還要及時發布典型案例,以案釋法,形成更大威懾。
整治網絡“黑嘴”,機制要健全。在AI技術、算法技術等大規模應用的背景下,一些“黑嘴”會偽裝得讓人真假難辨。這就要求監管部門不斷優化技術監管方式,健全多部門、多平臺、多機構協同的長效工作機制,動態總結經驗,形成更強監管合力,確保技術向善,既管當下又管長遠。
整治涉企網絡“黑嘴”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開展正常監督。正常監督有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對廣大企業而言,一方面要堅守合法經營底線,面對用戶、消費者善意的建議要虛心接受、積極改進;另一方面,對誣陷抹黑,要敢于發聲、澄清事實,堅決依法維權,絕不能讓“黑嘴”們得逞。(央廣網評論員 文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