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歷經40多年高速發展,人口、車輛、信息高度聚集、快速流動,新舊風險交織疊加,城市安全正面臨著“城市車輛多、建筑工地多、自建房多、油氣管網多、消防隱患多、高層建筑多、自然災害多”的“七多”復雜形勢。

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治理新路子,在深圳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以下簡稱:市應急委)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市應急管理監測預警指揮中心(以下簡稱:市應急指揮中心)于2021年12月8日正式揭牌成立。

當前,深圳正全力構建“以1個市應急指揮中心為樞紐、11個區級指揮中心為基礎、N個行業指揮中心為支撐”的全市“1+11+N”監測預警指揮體系,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風險“能監測”“會預警”和突發事件“快處置”能力,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城市安全監測預警“大腦”、突發事件應急指揮“中樞”。

深圳市應急指揮中心初步構建“城市風險一張圖”(深應宣 供圖)

助力城市運行安全,打造全域監測感知體系

自成立以來,深圳市應急指揮中心牽頭建設全域安全風險前端感知網絡,不斷構建完善“城市風險一張圖”,做到城市運行風險“底數清、情況明”。

據悉,目前已有124個城市安全相關的信息系統、26萬路視頻監控已接入市應急指揮大廳,應急管理大數據主題庫匯聚近2105億條海量數據,總投資近50億的城市生命線工程順利推進,超過220萬個風險感知設備被鋪設到危險化學品、有限空間、建筑工地等生產經營建設一線。

短短兩年里,全市177座水庫監測站、120個河道監測站、103個積水監測站、102個邊坡監測點等自然災害場景被納入24小時實時監測體系;工礦商貿、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超過60萬家生產經營單位已全量納管。此外,道路交通安全風險、自建房安全、城中村用電安全、超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等公共區域類風險底數逐步明晰,全市事故災難風險分類分級管控格局已初步展開。

依托信息化平臺和監測預警技術力量,市應急指揮中心在過去的兩年中處置危險化學品系統預警18014條、智慧森防系統預警47680條、有限空間系統預警1938條。

此外,對于監測到的個案風險,通過電話提醒區應急指揮中心關注,對于分析發現的共性風險,制發城市安全監測預警指令單(提示函)54份,督促各相關單位落實風險管控措施,100%實施了第一時間的閉環處置,保障城市運行更加安全。

深圳市應急指揮中心大廳(深應宣 供圖)

賦能精準風險預警,打好情報支撐組合拳

市應急指揮中心按照全要素、全流程的情報分析思路,貫通城市安全風險數據集成、評估管控、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各環節,鍛造全周期情報支撐能力,旨在以全流程風險情報產品,實現風險精準管控,助力應急管理“一盤棋”響應,推動“情指行”一體化聯動。

以“治未病”的思路,市應急指揮中心基于事故災難動態風險評估和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機制,充分發揮好應急委辦風險會商研判機制,輸出《城市安全監測預警動態》332期、《城市安全監測預警周報》46期、《危險化學品監測預警系統推廣應用周報》47期、《城市安全監測預警月報》10期,旨在強化風險源頭防范,提升風險聯防聯控。

以“學經驗”的理念,市應急指揮中心對10年來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內容進行導入、拆解、打標簽,形成“事故一張圖”,支撐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進行對比分析、輔助決策,從歷史事故中尋找誘因、加強警示。兩年來,編寫《突發事件信息梳理快報》112期;完成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及中秋、國慶節期間城市安全態勢研判5期;編寫國內典型災害事故分析專刊17份;編寫有限空間、觸電、物體打擊、車輛傷害、火災等5份專題分析報告。

深圳市應急指揮中心堅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值守(深應宣 供圖)

強化應急值守保障,提效突發事件“快處置”

近年來,市應急指揮中心不斷探索新路徑、積極優化、創新建立了配套考核巡查、研判調度、應急處置等一系列工作機制。

加強市應急委值班值守,打造“橫到邊、縱到底”的全市統一事件信息接報平臺,創新建立應急管理指揮長制度和“局領導-指揮長-值班處領導-值班長-值班員”五級值班制度,旨在提高應急響應效率和內部協同作戰能力,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城市安全協同治理能力得到強化。

據悉,市應急指揮中心連續兩年堅持開展“每日一抽點、每周一盲拉、每月一聯演、每年一比武”的應急通信保障拉練機制,深入開展全市應急通信隊伍規范化建設。兩年來共組織開展41次拉練、32場應急演練以及“應急使命·2023”綜合演練、“十大場景盲演”等多場重大演練,全面提升市、區兩級應急部門通信保障能力、指揮隊伍協同作戰能力。

過去的兩年里,市應急指揮中心堅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值守,在千余宗突發事件信息的上傳下達過程中,在百余次應急響應現場處置中,聯合值守機制在一天天磨合,聯合作戰能力在一步步提升。兩年來成功應對111場暴雨臺風,其中應對“泰利”“蘇拉”“9·7”極端特大暴雨時,市應急指揮中心全員應戰,日夜兼程,助力實現全市“無人員因災傷亡、無重大災情、無負面輿情”的安全度汛目標。(深應宣)

編輯:黃珂嵐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