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99%的櫻桃、車厘子都是用了膨大劑。正常的櫻桃只能長到12克至13克,用膨大劑可以增大一倍,可早熟、提前半個月上市……”正值美味瓜果集中上市季,近日一段宣稱櫻桃質量安全存在問題的視頻在網絡傳播,造成消費者恐慌。針對相關傳言,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櫻桃的果實大小主要與品種有關,與膨大劑使用相關性不大。”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聶繼云說,我國栽培的櫻桃品種主要是歐洲甜櫻桃和中國櫻桃,市場上銷售的櫻桃多為歐洲甜櫻桃,俗稱“大櫻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車厘子。目前我國主栽的“大櫻桃”品種,平均單果重在6克(“紅蜜”)至12克(“美早”)。有些品種的最大果重能超13克,其中“艷陽”的最大果重可達22.5克,是目前所知唯一最大果重超過20克的品種。所謂“膨大劑能使‘大櫻桃’單果重翻番,達到26克”的說法與事實不符合。

  聶繼云介紹,在櫻桃生產中,露地栽培的櫻桃不需要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這是目前我國櫻桃栽培的主流模式。個別以大棚方式栽種的櫻桃因為授粉難,通常會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提高授粉率和坐果率,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櫻桃形成單性結實,會有無籽、果實無果仁等現象,但這是正常現象,并不影響櫻桃產品的安全性,不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風險。此外,櫻桃增大增產的栽培措施有多種,還可以疏花疏果和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多施有機肥、鉀肥,更能提高果實品質。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研究室主任徐東輝說,植物生長調節劑又叫植物外源性激素,能夠促進植物細胞的分裂、增長。談到“激素”,大眾容易將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混淆。實際上,兩者在化學上是不同的物質,植物激素不會對人產生類似激素的作用。反之,動物激素也不會對植物產生激素樣的作用,“膨大劑是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一種,赤霉酸和氯吡脲是水果生產中常用的膨大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果粒,增加果實重量。但膨大劑不是催熟劑,并不能促進果實成熟”。

  據介紹,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我國屬于登記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我國在批準農藥登記時,在農藥標簽上規定了用藥時期、用藥劑量和施用方法,標注了使用范圍和安全間隔期。同時,我國還先后制定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和農藥殘留標準,指導和規范農藥使用。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杭州)主任王強說,植物生長調節劑雖納入農藥管理范疇,但并非傳統意義上防病、治蟲、除草的農藥,其毒性低微,使用量很少,產品安全。如氯吡脲,2015年至2016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項目對水果中的氯吡脲殘留進行了風險評估,結果表明:氯吡脲慢性、急性膳食暴露量分別在安全參考劑量的0.014%和0.012%以下。(記者 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