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5日電 12月24日,新華社撰文指出導致當前共享單車寒冬的主要原因,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方向。新華社認為,部分地區對共享單車采用長期“一刀切”的禁投令,不利于市場競爭,共享單車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等多方“共治”。
報道指出,交通運輸部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中國已有77家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投放約2300萬輛共享單車。然而,近一兩年來數十家共享單車企業倒閉、一些企業從“異軍突起”到困難纏身,形勢曾經一度大好的共享單車卻突然冷場。
究其原因,新華社調查發現,在共享單車出現亂停放、損壞車輛得不到及時清理等一些問題后,部分地區采取長期的“禁投令”政策,將一些推行免押金、遵守社會秩序的優質共享單車平臺拒之門外,形成了對新入場者的限制,造成先入場者的實質壟斷地位,不利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
其次,重投放、輕管理造成無序發展。一些共享單車企業在短時期內大規模投放搶奪國內市場跑馬圈地、進軍國際市場,盲目擴張的同時又忽視了產品質量、后期維護、秩序整肅等,不但大幅度增加了運營方的維護和調度成本,對于城市公共管理造成的壓力也不斷加大;此外,盈利模式不清也造成部分共享單車企業資金鏈的長期緊張。
在明確行業問題后,新華社援引相關專家觀點給出“藥方”:共享單車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等多方“共治”,相關監管機構應切實擔起監管責任,控制行業的無序發展,監督押金的規范操作;共享單車企業和投資方也應履行義務,做好企業運維服務,切實防范因資金鏈斷裂或擠兌危機等引發相關風險。
針對共享單車行業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專家建議綜合運用法律、制度、技術手段,協調各部門關系,優化規劃設計,近期可以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中長期可以考慮組建高位綜合協調機構,構建各部門協作機制,統籌協調各層級、各部門之間關系,協調處理共享單車行業的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黃少卿認為,共享單車企業的投資方也應履行出資人義務,監督企業運轉,特殊情況下應承擔主體責任。為完善押金監管機制,可借鑒針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辦法,要求企業繳納類似風險準備金的保障資金。
專家同時指出,企業應優化制度設計,加強與相關部門銜接,綜合調研投放區域的現狀,完善升級單車基礎設施,同時制定完善的報廢共享單車處置方案,加強后續維修服務跟進,避免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市容環境。
交通運輸部12月例行發布會上,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表示,共享單車是一種新業態,在發展初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總體來看,目前共享單車行業運行平穩,需求保持旺盛的態勢。初步統計,目前全國每天共享單車的使用量仍然在1000萬人次以上。
“在新業態發展過程中,希望公眾能夠理性地看待和對待,能夠多一些包容和鼓勵,要多多寬容,為新事物留下試錯的空間,這樣才能營造鼓勵創新發展的大環境。”吳春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