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的食物究竟什么味兒?
2016-10-09 09:37:00 來源:新華網
如果你看過《實習醫生格蕾》的話,你一定對劇中醫生使用3D打印機打印出患癌器官,從而確定在哪里下刀的劇情有所記憶。事實上,不僅僅是醫療行業,包括模具制造、工業設計、建筑、醫療、航空航天等領域,在當下都開始重視起3D打印技術所帶來的革新意義。
相較這些專業或生產領域,3D打印對于普羅大眾的影響力還很平庸。食品行業被認為是3D打印快速普及的突破口,一方面它代表著未來食品加工業的方向,另一方面民以食為天,消費者能更直觀的接觸、理解和接受這項技術。
不久前,一家名為“食用墨水”的餐廳在英國開張,這家餐廳希望“將3D打印等高科技帶入日常生活”,帶給食客高科技的用餐體驗。兼容營養和健康理念的高新技術,能否引領餐飲業的未來,改變人們的生活和文化?
尋找美食與創新之間的火花
離開門還有5分鐘,位于倫敦肖爾迪奇區的“食用墨水”門外就排起了長隊。這家餐廳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這里的所有食材都被打成了糊糊,再通過注射器一樣的噴嘴擠壓到板子上,然后裝盤。
聽起來這似乎不大刺激味蕾,但這卻正是這家充滿未來感的餐廳的最大賣點——全球第一家3D打印餐館,從食物到餐具,甚至桌椅,都由3D打印技術制作。白天,這里是一個展示空間,人們能在此看到3D打印機的工作過程;晚上,這里搖身一變,成了精品餐廳,每晚只接待10名幸運客戶,食客在花費250英鎊(約合人民幣2216元)后,可以享受9道3D打印的菜肴。為了營造“未來世界”的氣氛,餐廳還提供VR耳機和音樂,讓食客享受完整的、由機器創造的用餐體驗。
3D打印食物問世有些日子了。不過,此前人們“打印”食品都得在微波爐式的盒子內完成,而這家餐廳使用的是一家荷蘭公司推出的開放式打印機。“最形象的形容就是:機械化。打印機的運作原理和糕點師裱花是相同的——處理成糊狀的食材通過儀器擠出,堆疊成數字文件中的三維模型。”“食用墨水”的負責人安東尼·多伯森指出,機器手臂的精密程度遠超人手。
“我們可以創造新技術,但我們對食物一無所知。”荷蘭公司的CEO妮娜·霍夫透露,“3D打印食物對食材狀態要求極高,我們需要與廚師合作,在他們的幫助下將機器調整至最佳狀態。”
于是,霍夫找到了多伯森,兩人一拍即合。“我從小就對科幻小說感興趣,盼望虛擬科技能與現實結合,而3D打印技術為此提供了契機。于是,我開始思索3D打印該如何在大眾中推廣,最后得出結論——美食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3D食物打印機,是一款可以把食物“打印”出來的機器。它使用的不是墨盒,而是把食物的材料和配料預先放入容器內,再輸入食譜,按掣,余下的烹制程序會由它去做,輸出來的不是一張又一張的文件,而是真正可以吃下肚的食物。正如餐廳官網上所寫:“我們的任務是尋找美食與創新之間的火花,為食客提供全新體驗。”
繼倫敦之后,不久的將來,3D打印餐廳將出現在世界各地,其潛在落腳點包括阿姆斯特丹、羅馬、巴塞羅那、柏林,紐約、新加坡和迪拜等。
食材是不變的,只是提供方式不同
英國《VICE》雜志記者黛西·麥格上門試吃時,“食用墨水”的打印機正在制作“橄欖油魚子醬”。只見球狀固體從管子中擠出,凝固后落進培養皿似的盤子里。“打印技術最贊的地方是,作為高度自動化儀器,它能不斷地自動復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多伯森解說道。
和多數食客一樣,麥格對3D打印食物的味道持懷疑態度。“不用想就知道,美食饕客都會質疑這種烹飪方式。”多伯森對此的解釋卻是,“我是確定食物好吃才會做這個項目。我并不希望機器替代廚師,而是想和廚師們合作,看如何讓技術與人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他口中的廚師,是兩位來自西班牙分子料理餐廳大廚,馬泰奧·布朗和約爾·卡斯丹妮。“最初我確實不信。”布朗說,“但嘗試后已經證明,我們能做出美味的食物。”
“橄欖油魚子醬”可以上桌了。“食材是不變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提供給顧客。”卡斯丹妮說。麥格接過“魚子醬”,迫不及待地放進嘴里。“‘魚子醬’在口中爆裂開,和廚師們說的一樣,口感和真正的魚子醬沒什么區別,咸咸的,有橄欖油的味道。”她說。
“我們很在乎口感,所以加入了藻酸鈉;我們也非常希望給食客更多的感官體驗,所以加入了玫瑰和薄荷精油。此外,每道3D打印菜肴都自帶一份非打印食物,以便人們對比。”多伯森說,店內使用的食材包括豆泥、奶酪、巧克力和面團,菜品的味道主要由添加的醬料決定。
“我知道一些人看到食物是從機器里出來的,多少會有些異樣的感覺。但無論你多么注重養生,也得明白現在的食物大多是由機器制作,其中含有添加劑。至于我們餐廳,菜肴都由天然食材制成,可以說相比之下更營養、更健康。”多伯森介紹,餐廳的食材中含有從巴塞羅那郊外的花草和草藥中提取的營養物質,還富含維生素。
“吃3D打印食物,就像在喝干凈的營養汁。”他表示,為保證食品有足夠的密度,在制造食物“墨汁”時還需加入其他成分,“我們借鑒世界各地的分子料理,比如添加海藻和瓊脂以增加穩定性”。
用科技傳遞體驗,在今天品嘗明天
在多伯森看來,“食用墨水”將扮演對話平臺的角色,對話內容則是新興技術如何挑戰和改變我們吃飯、創造、分享和生活的方式。“3D打印食物能幫助咀嚼困難的老年人進食;對不肯吃蔬菜的孩子,則可以將維生素打印成糖果,或是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
“我們的愿景其實超越了科技本身。沒有了藝術、音樂、詩歌、哲學、文化傳統,科技毫無意義。而我們是想要通過科技去傳遞這些體驗,或者說在今天品嘗明天。”多伯森如數家珍地列舉3D打印食物帶來的種種變化——從下載個性化菜單到令冰箱更容易清理。“無論你的冰箱里有什么,只要攪碎了放入打印機,就會出來一道菜。”
然而,比起這種就餐方式有多“新”,人們的“吐槽”大多集中在價格上。英國《每日郵報》援引批評人士的話稱,怎么會有人想花250英鎊,用塑料餐具吃一堆糊糊呢?
“我寧愿吃漢堡薯條,省下240英鎊存起來。都不會為只有一口量的晚餐支付2.5鎊,更別說250鎊了。沒想到人傻錢多的家伙真的存在。”英國網友“Johnnyboy”對此嗤之以鼻。美國網友“squidawrd”則認為,“幾年后,3D打印菜肴也許就會便宜10倍了,我還是等到那時再嘗吧。這也許是美食的未來,但并非下一步。”
多伯森承認,3D打印食物發展到像麥當勞那樣充斥街頭巷尾,還得花一段時間。“這種技術還處在第一代,現階段,我們認為做好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就是為什么從一開始餐廳就定位在米其林水平。”
他相信這個期限不會太長,相信差不多兩年后,每個人就可以自己“打印”周末大餐了。“你從超市購買已處理好的原料,然后下載制作程序,再印出來。這將成為主流。”多伯森笑言。
麥格卻不太愿意失去傳統烹飪帶來的快樂。“我不知道當‘你收到一封新郵件’變成‘已為您制作好一道菜之后’,我們會失去什么。”在廚房里攪拌燴飯時,麥格感慨道,“3D打印食品是令人興奮的發明,我很期待它能打印披薩餅的那一天,但在那之前,我還是會繼續攪動木勺。”(
編輯:馬靜
關鍵詞:3D打印;食物;科幻;廚師
投資5000萬元的艾伯爾3D醫學打印西南中心昨天落戶重慶豐都縣。重慶日報消息說,這個國內首個3D醫學打印中心將為各地患者提供3D模型及植入物等生物材料,實現精準醫療。
2016-07-21 11:34:00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日前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的個體化全距骨假體植入手術,通過打印出來的假體連接下肢和足部重要樞紐,具有生物學功能,可幫助患者恢復行走。
2016-07-07 10:14:00
記者從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世界首例3D打印的個體化全距骨假體植入手術今天在該院成功完成。
2016-07-06 21:5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