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3月16日消息(記者舒隆煥 王佳愛)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安市農業林業委員會、高陵區人民政府承辦的西安首屆農民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高端論壇今天(16日)在西安市高陵區舉行。論壇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陜西省、市、縣(區)及農業領域嘉賓近270人參加論壇。
西安農民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高端論壇現場 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攝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涉及資源性資產的產權改革、經營性資產的產權改革及非經營性資產的產權改革,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制度支撐。2018年1月,農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繼續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試點由現在的129個增加到300個。
西安市政府副市長楊廣亭介紹,近年來,西安市高度重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7年西安市完成新產合資862個村,完成集體成員身份界定365個村,完成股權量化設置247個村,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347個。
目前,西安市已涌現出了藍田縣董嶺村、長安區上王村、臨潼區門巖村、高陵區楊官寨村、灃東新城和平村等一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范典型。楊廣亭表示,通過試點改革,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為老百姓共同富裕、助力脫貧攻堅,做出了實實在在的樣本,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中國農科院農村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院、農村發展研究室主任夏英表示,繼續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建立和完善政策體系,分別出臺適應國家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做好配套工作,如加大稅收、財政、用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凝聚改革的動力,培育強有力的促進三農發展的組織和產業帶頭人;改革發展的路徑要不斷探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依托農村穩定的資源,減輕集體經濟負擔。
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西安市今年正在加緊研究出臺全面加快農村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相關政策,并向國家農業部申報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的試點城市。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任保平認為,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注入創新活力。確立農民的改革主體地位,尊重農民,維護農民權益。重點培育一批管理規范、經營效益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農業金融和保險改革,加強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發展高質量農業和綠色農業,進一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提高農業創新能力。同時,促進農村經濟由“打工型經濟”向“創業型經濟”轉變,注重培育和保護特色農產品和名牌產品。
論壇結束后,與會代表還參觀考察了高陵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典型楊官寨村和耿鎮街道周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