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從西安北到成都東,玩轉了成都,品嘗了川菜,感受了巴蜀文化。12月7日下午4時34分,西城高鐵“禧福祥·魅力西安”動車專列準時駛出成都東站,目的地西安。
干凈的成都:
城市衛生經得起挑剔眼光
才品蓉城菜,又飲西鳳酒。西成高鐵將火辣的川菜與醇厚的西鳳混搭在了一起。此次西安晚報聯合禧福祥邀請的15位幸運讀者也愉快地結束了西成高鐵首發之旅。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西成高鐵和蓉城成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碑林區和平路的保潔員謝西文是第一次坐高鐵,第一次去成都。高鐵的快令他驚訝,4個多小時從西安到成都,這速度謝西文沒想到。“以前就聽說中國的高鐵世界一流,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請中國去修高鐵,我還好奇,我們的高鐵有多好。這一次算是見識了,不僅快還很穩,一路上穿越多個隧道,如履平地。”謝西文說。
除了西成高鐵,成都給謝西文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干凈。“我是保潔員,走到哪都愛觀察衛生情況,成都的干凈確實是我之前沒想到的。”帶著挑剔的眼光,謝西文這兩天特別留意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在錦里這樣的旅游景點,小吃一條街都干凈得讓人驚訝。”謝西文還注意到,如此干凈的成都,街面上卻鮮有保潔員的身影。離開成都時,他在思考:“是什么樣的管理方式解放了保潔員的勞動力,同時還保持了城市的高度衛生?”
西安也在持續城市衛生的深化管理,如何趕上成都、超越成都,是值得1200萬西安人一起思考的問題。我的城市,因我而美麗。
舒適的成都:
讓忙碌的身心找到了放松機會
“巴適”是成都人對舒服的形容詞,此行幸運讀者團的團員們也都學會了這個詞,并切身體會到了這個詞在成都是如何融入市井生活的。
無論是在團員們第一天就餐的知名川菜餐廳還是第二天品嘗的彝族飯店,一邊看演出一邊用餐,似乎是成都人吃飯的習慣。既滿足了味蕾又飽了眼福。“成都人的生活慢,吃一頓飯要看很長時間的表演。下班以后,這種全身心的放松很吸引人。相比之下,西安似乎少了一點點閑適。”幸運讀者辛榮榮說。
2011年到西安工作的川籍建筑工人陳偉搭乘“禧福祥·魅力西安”號抵達成都后,他說踩在家鄉的土地上感覺“很巴適”。他感慨趕上了中國高鐵迅猛發展的好時代,自從西成高鐵開建他就一直關注,特別想周末能回家陪陪家人,吃吃火鍋、打打麻將。現在這些都變成了現實,讓他少了一份漂泊在外的孤寂,更加拉近了這兩個城市的心靈距離。
好客的西安:
成都幺妹也期待來品讀古都
除了閑適,成都兼并包容的文化氣質也讓常年生活在西安的人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城市文化。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撲面而來的是周秦漢唐的氣質,時刻彰顯著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氣韻。而成都街景中常能看到不同風格的建筑湊在一起,就成了一景。氣韻悠長和一步一景是西安與成都的區別,就像玉環和飛燕,美得不分伯仲,只看你好哪一口。
12月7日上午,成都女孩陳琳琳看到錦里一下子來了這么多西安人,湊過來問記者,“你們是坐西成高鐵來的嗎?票價多少?西安好不好玩呀?很想去西安看看。”“禧福祥·魅力西安”號上的幸運讀者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給成都幺妹介紹西安。鐘樓、鼓樓、北院門、城墻、碑林、大雁塔……推介家鄉的順口溜張嘴就來,說得成都幺妹一雙大眼睛充滿好奇。
一番介紹后,陳琳琳說:“早就想去西安看看,見識一下古都的魅力,西成高鐵已經開通了,最近就準備訂票去西安品味歷史。”一條高鐵就這樣串聯起了成都和西安人的生活圈。
回程的列車上,15位幸運讀者在4G信號覆蓋的列車上,不停地刷著朋友圈,分享著西安朋友在他們朋友圈里的留言。西城高鐵和成都之行是他們聊天的主題。未來,這條高鐵線路上還會發生更多川陜人民之間的趣事。首席記者 張佳
川陜兩地文化交流令人期待
經歷了短暫而愉快的旅程,昨天下午,體驗“禧福祥·魅力西安”動車首班車的乘客踏上了返程。值得一提的是,陜西禧福祥集團特意為感受首班車的乘客安排了半日的成都文化游,讓大家感受了蜀地獨特的文化風味。
很多城市都有武侯祠,而成都的武侯祠卻格外著名。雖然在歷史長河中,三國時期并不長,但卻是非常精彩的歷史時期,名人輩出,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將留下了千古傳奇。諸葛亮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作為三國時期蜀國的主要勢力范圍,四川人對諸葛亮有著很深的感情,成都的武侯祠因此也格外有名。昨天上午,感受“禧福祥·魅力西安”動車首班車的乘客來到了武侯祠。作為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武侯祠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武侯祠同漢昭烈廟、劉備墓(惠陵)相毗鄰,祠內供奉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在武侯祠回顧三國的故事,感慨于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還有趙子龍長坂坡救幼主,可以說有著別樣的感觸。而在武侯祠外,就是充溢著成都濃郁市井風情的錦里,薈萃著成都的美食,也匯聚著這個城市特有的悠閑和文化風味。
四川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6日剛到成都,一行人欣賞了一場秦蜀兩地藝術家聯袂奉獻的精彩演出,昨天中午,又欣賞了四川特色節目——彝族姑娘小伙帶來的文藝演出。彝族的姑娘小伙載歌載舞,頗具民族風情的演出讓從西安遠道而來的客人感受到了別樣風情。演出結束后,陜西省教育書法研究會會長陳云龍、副會長馬西平、王友菊,副秘書長童輝等揮毫潑墨,留下了精彩的書法作品作為此行的紀念,而這些書法作品現場送給了體驗“禧福祥·魅力西安”動車首班車的勞模、保潔員、川籍農民工、四川的合作盟友等,為此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活動結束之際,陜西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陳愛美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陳愛美此行還兼有推廣陜西文化的重任。而在剛到成都當晚的文藝演出中,有著“秦腔紅娘”之稱的她朗誦了賈平凹的散文《秦腔》。陳愛美告訴記者:“成都是我的福地,我主持人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獎項就是在成都得的。而此行,更讓我想起了秦腔界的名人——魏長生。他是四川人,但幾百年前,是他把秦腔帶進了北京,引發了轟動,使京腔舊本束之高閣。所以我朗誦了賈平凹先生的散文《秦腔》,就是想讓更多人了解被魏長生發揚光大的地方劇種的文化生態。”而在當天的演出中,還有川劇的表演,陳愛美開玩笑說:“以前有人說過,陜西人實在,拿出來的饃都是鍋盔。正是在這種文化下,誕生的秦腔慷慨激昂,充滿了豪情。川劇相較之下,則比較婉轉柔美,不過南方的劇種很精致。此行雖然短暫,但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活動很雅,希望借西成高鐵的開通,加強川陜兩地文化交流,秦人入蜀,蜀人入秦,讓秦腔也在四川吼起來。” 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