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廚亮灶”保障群眾飲食安全。
西安新聞網訊(記者王燕)“這個屏幕上能看見飯店后廚,咱可以看看廚房的環境衛生和廚師的做飯過程,吃起飯來更加放心。”日前,在小寨賽格樓上的一家餐廳,消費者高俊先生帶著朋友來吃飯時,指著餐廳大堂里的一塊顯示屏給朋友介紹。
高俊所說的顯示屏,是我市實施餐飲服務單位“明廚亮灶”工作的一項舉措。西安市通過實施“明廚亮灶”建設、食用農產品示范市場建設、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等一系列措施,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讓全市人民吃得更加安全、更加舒心。
餐館廚房一覽無余 西安市民為“明廚亮灶”點贊
由于工作原因,市民高俊經常在外就餐。他發現,近兩年我市越來越多的餐館都能看到后廚了,這是個可喜的變化。
“過去,餐館的后廚門口都寫著‘閑人免進’,廚房里衛生情況是什么樣的,顧客根本一無所知。現在,好多餐館的廚房都‘透明化’了,顧客能看到,對餐館也是一種監督。”高俊說。
記者了解到,“明廚亮灶”是指餐飲服務單位采用隔斷矮墻、透明玻璃幕墻、視頻顯示、網絡展示等方式,將餐飲食品的加工制作過程公開展現給消費者,主動接受公眾監督,被稱為“看得見的食品安全”。目前,全市累計13073余家餐飲單位實現了“明廚亮灶”,烹飪全過程“陽光操作”。
據市食品藥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明廚亮灶”建設工作,部分餐飲服務單位后廚臟、亂、差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初步實現了餐飲安全監管由“他律”向“自律”、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同時,公眾的社會監督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得到進一步保障,有效實現了社會共治。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讓市民買食物更放心
超市配備了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設立了快檢室,可以對購進的肉菜進行檢測,每天向消費者公示檢驗檢測信息……市民鄧玲發現,如今,在她家附近的超市買東西越來越放心了。
為了給群眾提供高品質的食用農產品,西安市積極創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全市20家大型超市參與創建活動,截至目前2家超市已達到了“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驗收標準要求,10家超市已基本達到驗收標準要求。
記者了解到,“放心肉菜示范超市”不但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設立快檢室,還建立了食用農產品進貨電子臺賬,記錄供應商、種植養殖基地、種植養殖企業、銷售者等信息,做到來源可查;推行“訂單農業”、“農超對接”、“廠超掛鉤”和“基地+加工企業+超市”等采購模式,使蔬菜來自規模種植基地,生鮮肉來自合法屠宰企業。
開展“三小”綜合整治提升 食品小作坊有了“身份證”
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食品攤販(簡稱“三小”),一直是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
西安市堅持多措并舉,創新監管模式,創造性地開展“三小”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對食品攤群點實行“六統一”管理,統一公示信息、統一工作衣帽、統一潔凈餐具、統一索證索票、統一垃圾容器、統一建立檔案。針對小作坊小而散的現狀和臟、亂、差的突出問題,我市積極開展食品小作坊綜合整治提升,并探索小作坊集中加工區模式。
記者在未央區漢城商業街的一家生產熏烤肉制品的食品小作坊看到,這里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讓人眼前一亮,解凍區、產品整理區、熟料加工區、熟料烤制區、晾曬區等區域嚴格劃分;雞類蒸鍋、豆制品煮鍋、滅菌鍋等設備潔凈明亮;人員出入通道和物料進出通道也嚴格分開。
據了解,陜西省于2016年元旦起針對“三小”實行新條例,要求所有小作坊必須具備生產許可證。在積極實施改造提升后,這家小作坊獲得了《食品小作坊生產許可證》,這就相當于小作坊的“身份證”,為消費者購買食品提供了安全保障
全市166個食品藥品監管所 建立了食品快檢室
為了給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西安市積極做好食用農產品市場快速檢測室建設工作。目前,全市12個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73個食用農產品市場建設了快檢室,全市166個食品藥品監管所建立了食品快檢室。
截至11月15日,我市12個大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快檢室農產品快速檢測122935批次,合格率為99.40%。檢測信息公示率100%,抽檢不合格食品和問題樣品后處理及時有力。
西安市還積極做好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目前25個食用農產品市場、5個批發市場、30個豬肉專賣店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全面開展,追溯體系數據信息錄入、上傳正常運轉。西部欣橋市場、摩爾市場、胡家廟蔬菜市場3個外埠肉備案中心已開始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