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解放網消息 基本相似的外觀、普遍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我們的周圍,約400萬戶居民居住在這些被稱為“老舊小區”的社區中,由于建造年代與結構的問題,這些小區在安全、環境方面問題頻現。如何提升400萬戶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讓他們感受到城市的溫度,也成為市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
從昨天市政協重點協商辦理“加快老舊住房改造”提案專題會上,記者了解到,本市“十三五”期間將實施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5000余萬平方米。
而對于大家關心的加裝電梯難,市住建委表示,針對簡化后的審批程序,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在有條件的區實行一門式行政服務窗口受理。
老舊小區改造:能否與城市更新相結合
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員會在其“關于讓‘老舊住房’居民共享城市更新成果的建議”的提案中指出,上海現有建筑總量約12億平方米,住宅6億平方米;在住宅建筑中,2000年前建的約有2億平方米,其中6000萬平方米為二級舊里和老建筑。
雖然前些年搞過“平改坡”、“穿衣戴帽、換內膽”,居住條件有所改善,但老舊小區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市政協人資環建委員會主任孫建平表示,一是這些老舊住房普遍建設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管線老化,安全現狀堪憂,僅以空調外機為例,多靠幾枚膨脹螺栓鉚固,隨時有脫落可能;二是這些建筑基本沒有電梯,居住老人上下樓困難,適老矛盾突出;三是這些建筑有外立面滲漏、缺乏保溫以及所處小區停車困難、環境差等問題。
“如果能將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相結合,可以大大提升生活在其中的400萬戶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孫建平表示,他建議可以出臺相應的老舊小區改造指導意見,聚焦主要問題后逐個突破。
孫建平的觀點得到了不少委員的認同。市政協委員黃鳴就提出,這些老舊小區周邊配套方便,如果能將小區內部環境予以改造提升,將會讓居民直接感受到城市的溫度。她建議,可以從市級層面明確改造意見,成立相關的牽頭部門,同時納入城市更新整體框架中考量。
對此,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回應表示,本市各類居住類房屋已超過6億平方米,建成于上世紀前(即2000年以前,本市房改政策正式實施前)的居住類房屋約2億平方米。其中,一般所稱的老舊住房(包括直管公房、系統公房、售后公房等公房)約有1.45億平方米,居住其間的居民超過400萬戶。
“老舊小區在很多方面無法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因此亟需改善居住條件與環境。”相關負責人透露說,“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實施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5000余萬平方米——“十三五”擬實施舊住房修繕改造1500余萬平方米,每年實施約6萬戶、受益居民共計約30萬戶;各類舊小區綜合整治約3500萬平方米,每年受益居民約15萬戶,共75萬戶;拆除重建、修繕優秀歷史建筑等試點工作,也將各完成50萬平方米。目前上海有20多個試點小區,四五個試點小區已經建成,分布在靜安、楊浦、徐匯等區。
老房加裝電梯:一門式受理提高辦公效率
市政協委員陳啟偉、王勇、王祿寧、秦鈉等多名委員則將目光聚焦多層住宅加裝電梯。
委員們認為,目前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在協商、辦理、建設施工等環節還存在難點,相關職能部門應該主動跨前一步,設立一門式的服務窗口接受有需求的市民咨詢。陳啟偉提出,建議效仿福州市和廈門市政府的做法,在行政服務中心專設老房加裝電梯一條龍服務窗口和一站式辦公,專門受理和辦理有關審批手續,提高工作效率,推進加梯工作順利進行。
對此,市住建委和市規劃國土資源局表示,本市對增設電梯過程中的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性論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特種設備監管)和竣工驗收環節行政審批的申報材料、審批時限進行了規范和明確,將原來46個審批事項縮減為15個。
2016年9月簡化優化加裝電梯審批流程后,本市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已經竣工完成12幢(臺),正在施工5臺,完成項目立項即將開工的有43臺。
未來,針對簡化后的審批程序,將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在有條件的區實行一門式行政服務窗口受理。
與此同時,也指定了市房屋修建行業協會承擔了既有多層住宅的政策咨詢和技術服務工作,培育發展一些單位作為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代建單位,為有需求的業主和居民提供加裝電梯的技術咨詢、設計、手續辦理和施工安裝等一條龍服務。
“居民意愿協商達成共識是加裝電梯成功的重要基礎,目前能夠獲得成功的小區無一不是如此,這部分需要充分發揮和運用社區協商機制。”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
林馥榆
關鍵詞:
上海;老舊小區;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