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藍皮書連續3年亮相,真實客觀記錄我省依法治省進程——
觀潮
“透過這本藍皮書,大家可以清晰讀到四川法治建設的高度、深度與廣度!”3月20日,北京,依法治國四川品牌力作《法治藍皮書·四川依法治省年度報告No.3(2017)》(以下簡稱《年度報告(2017)》)出爐。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法治指數研究中心主任田禾如此評價四川法治建設:“四川堅定不移貫徹中央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將依法治省作為‘四個全面’的基礎工程,扎實推進,我為此真誠點贊!”
據悉,該藍皮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與我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推出,此前,已連續兩年推出。
2013年底,省委鮮明提出“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至今3年有余,3部共百余萬字的法治藍皮書也隨之問世。翻閱藍皮書,四川圍繞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意識和法治習慣三條主線,堅定不移推動依法治省的生動實踐,躍然紙上。□本報記者 龐瑩
A一以貫之的決心
抓“關鍵少數”,一場從上至下的法治思維洗禮
翻開《年度報告(2017)》,“堅持依法執政,抓住‘關鍵少數’”被放在開篇《總報告》的首要位置。而一組數據格外亮眼:2016年,四川全省21個市(州)黨委書記與183個縣(市、區)黨委書記、4660個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
“用規范的制度和嚴格的考核促使各級‘關鍵少數’擔負起法治建設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是四川強化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有力舉措。”田禾告訴記者,在調研中,她感受到四川推進依法治省,從一開始就注重頂層謀劃,全面部署,“抓‘關鍵少數’就是一場從上至下的法治思維洗禮”。
在田禾看來,法治思維是實現依法治理的前提,領導干部是依法治理的主體,能否牢固樹立和運用法治思維,直接關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部署的貫徹落實。對此,四川省委也提出,領導干部是群眾的帶頭人和主心骨,抓住這個“關鍵少數”,就是抓住推進法治建設的牛鼻子。
梳理三部法治藍皮書,不難發現,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始終貫穿于四川推進法治建設的始終——
2015年四川法治藍皮書中記述:四川成立了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的依法治省領導小組,由省委專職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委辦公廳,由一名省委副秘書長任辦公室主任。參照省委的機構設置,全省各市、縣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
2016年四川法治藍皮書則分析了四川抓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推進法治的方法與成效。“這讓‘關鍵少數’在踐行并推進法治中頭上有把‘劍’、心中有根‘弦’、腳下有條‘路’。”四川法治藍皮書執行總編呂艷濱說。
《年度報告(2017)》中,四川抓“關鍵少數”又添新舉措,制定并實施了推動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實施辦法,建立健全市縣黨委書記和部門黨組(黨委)書記履行職責的績效評估制度和責任追究辦法。
“四川抓‘關鍵少數’,既有制度規范,又有推進舉措,這種力度全國少見。”田禾認為,現代治理的核心是依法治理,四川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將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B不斷深化的努力
結合具體實際的探索與創新,不斷增強通過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6年,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同比上升15.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被寫進《年度報告(2017)》。數據的背后,是我省推進依法行政的探索:一直以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制度存在應訴率低、出庭流于形式等問題。對此,我省專門發文明確行政機關負責人必須出庭的情形,將應訴情況納入政府機關年度績效考核及執法質量考評范圍。
“黨委政府運用法治方式的能力,直接影響著黨的執政根基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田禾說,結合具體實際的探索與創新,增強通過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始終是四川依法治省進程中的重要內容。提升行政首長出庭率的探索就是經典一例。
而這樣的探索還有很多,從堅持依法執政到推進科學立法,從深化司法改革到推進社會治理,不少法治方式的創新都成為藍皮書調研的重點——
在法治政府建設方面,四川建成全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加強一站式受理、全流程監管與服務。在公正司法方面,四川建成并運行省、市、縣三級信息共享平臺,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兩法銜接”。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成都高新區將法治作為自主創新驅動力,創建法治示范區;萬源市以群眾親身參與、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方式,建立村組規約體系,實施基層精細化資質管理……
“如果說法治思維著眼于思想,那么法治方式則著眼于行動,將法治實踐推向深入。”呂艷濱認為,正是通過厲行法治,四川法治良序由愿景走進了現實。
C惠澤于民的情懷
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讓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種習慣
來四川調研多次,四川用法治文化建設推動法治“浸潤”的做法,給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斌留下的印象最深。“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在基層、重點在基層,四川全省上下深入推進‘法律七進’提升了全社會的法治意識,讓法治成為一種社會習慣。”
“全省共設立法治輔導站7000多個,組建法治宣傳隊伍7000多支,培養‘法律明白人’48萬余人……《年度報告(2017)》中這些數字見證了‘法律七進’的深入推進。”徐斌說,四川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和屬地原則推進普法工作,分類別分層次分對象推進“法律七進”,較好地實現了普法進得去、落得下、見實效。
“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也源自群眾的法治獲得感。”田禾告訴記者,“四川的法治探索,與中心工作息息相關,與群眾的法治獲得感緊緊相連,比如,法治助力脫貧攻堅。”《年度報告(2017)》記述了四川用法治手段保障服務脫貧攻堅的地方實踐:邛崍市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房屋確權法律服務,集中開展“法治扶貧”;巴中市通過信訪舉報“篩”、法治檢查“找”、案件查辦“挖”等,集中解決脫貧攻堅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
強調法治需惠澤于民,《年度報告(2017)》還記錄了四川通過整治群眾身邊的環境保護、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突出問題提升執法公信力,把執法的過程轉化成讓人民群眾認同法治、選擇法治、信仰法治的過程。
“四川人民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司法公正的滿意度從2013年的80%上升到2016年的90%。”藍皮書中的這組數字讓呂艷濱印象深刻,“這說明公平正義逐步變成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得實惠的‘公共產品’。”
“希望借助調研分析以及專家的專業指導,為四川依法治省提出可行性建議,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法治獲得感。”省依法治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