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 蔣濤)23日,《法治藍皮書·中國法院信息化發展報告No.1(2017)》(簡稱“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中國司法公開,呈現出裁判文書實現了從送達當事人到社會共享等五大趨勢。
當天,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發布會,發布該藍皮書。
藍皮書指出,以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為標志的智慧法院已具雛形。全國3520個法院、9277個人民法庭和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專網,部分法院率先實現案件卷宗隨案電子化并上傳辦案系統。當前,借助法院信息化的應用和發展,中國法院的司法透明度得到全方位提升,實現了審務信息的網上公開、裁判文書的社會共享、流程信息的主動推送、法庭審理的遠程可視以及執行信息的陽光透明。
具體而言,藍皮書指出,審務信息實現了從上墻公示到上網公開;裁判文書實現了從送達當事人到社會共享;流程信息實現了從無處查詢到主動推送;法庭審理實現了從劇場公開到遠程可視;執行信息實現了從局部曝光到全程透明。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裁判文書網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書網。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裁判文書超過2550萬份,累計訪問量超過47.2億人次。
對于打擊“老賴”,藍皮書稱,各級人民法院將執行工作與社會征信體系建設相結合,利用本地信息平臺公開被執行人信息、限制出境、限制招投標、限制高消費等信息,推動信用懲戒機制建設。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法院通過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信息642萬條。
談及今后信息化發展的方向,藍皮書指出六大重點,包括:統一頂層設計,避免重復建設;培養網絡思維,提升思想認識;借助云技術,實現均衡發展;業務技術融合,形成內外合力;依托信息化,推動司法公開縱深發展;注重網絡安全,確保自主可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