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潮州市被譽為“海濱鄒魯”“臨海名邦”,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廣濟橋、廣濟門城樓、韓文公祠等眾多古跡。而漂泊在外的潮州人,在打拼之余,無時不在想念家鄉的味道。在距離潮州300多公里的深圳車公廟,有家專為“膠己人”(潮汕話自己人)聚會的韓山苑,將原汁原味的潮州美食、文化搬到深圳,成為在深圳打拼的潮州人撫慰思念家鄉休憩的“家園”。

一進韓山苑,悠揚的古箏聲飄來,映入眼簾的是手繪的巨幅濃縮潮州地標建筑水墨畫。有客人到,身穿傳統服飾的茶藝師動作優美地為客戶沖泡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閩粵港臺地區,其影響早已遍及全國及海外。潮州工夫茶的沖泡用茶以烏龍茶類為主,其中尤以潮州單叢最受青睞!按碎g喝茶講功夫,大把茶葉塞滿壺。初嘗味道有點苦,苦盡甘來好舒服!边@首打油詩是著名漫畫家方成所寫,將喝工夫茶感受寫得淋漓盡致。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19年,由中國茶葉學會發布了《潮州工夫茶藝技術規程》正式規定潮州工夫茶藝二十一式,即“備器、生火、凈手、候火、傾茶、炙茶、溫壺、溫杯、納茶、潤茶、刮沫、燙杯、高沖、滾杯、低斟、點茶、請茶、聞香、啜味、審韻、謝賓”21道潮州工夫茶藝程序。據韓山苑負責人孫鋒介紹,韓山苑的茶藝師均來自潮州,嚴格按照工夫茶茶技要求,把每個節點做到精致、極致。為客人沖泡一杯合口的工夫茶是對客人最大的尊重。

茶后,食材鮮美、做工精細、用料廣泛、注重養生、巧用蘸料的潮州菜已然擺上桌。潮州菜烹制法主要有燜、燉、煎、炸、炊(蒸)、炒、焗、焯等數十種。有五六百年歷史的潮汕名點“反沙芋頭”也是韓山苑必點菜之一。梁先生是韓山苑的老顧客,據他介紹,反沙芋頭是他小時候最愛的一道美食,每年只有中秋時母親才做。韓山苑出品的反沙芋頭,甜甜粉粉,很像小時候的味道。

反沙芋頭是一道做工講究的功夫菜。主料芋頭,切去頭尾不松軟部分,再切成均勻的長條,下入溫油炸制感覺芋頭輕飄飄浮起時撈出。鍋內加少許豬油,加入比例10∶1的糖和水,炒至糖融化,再放入輔料蔥白、橘子皮粒、芋頭,不停翻炒,讓每條芋頭上都掛上一層薄薄的白霜即可出鍋。孫鋒介紹,反沙是潮州菜最具特色的烹飪方法,食材簡單,做法很考驗廚師功力。好吃的關鍵在于廚師掌握火候和制作時間。芋頭下入油鍋,需要用鍋鏟慢慢推動,到感覺飄起時即刻撈起。掛糖霜需要不停地翻動,讓每塊芋頭上均勻掛上薄薄一層,這樣吃起來甜甜綿綿,口感很好。

韓山苑之所以受到客人喜愛,一是潮汕人的家鄉情節,共同的語言,一句“膠己人”拉近人和人之間的距離;二是堅持按照傳統方式沖茶、烹飪,通過言行把潮州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三是為在深圳出生的“深二代”提供學習工夫茶技藝的場所。

潮州人善經商。第一代來深圳打拼的潮汕人通過辛勤勞作,積累下資本。出生在深圳的第二代潮汕人,多數有海外留學、工作經歷。他們受快餐文化的影響,逐漸淡忘家鄉傳統。孫鋒介紹,公司董事長經常說“為下一代普及傳承潮汕文化,是每一個潮汕人必須去做的”。在韓山苑,周末有父母帶著孩子觀看茶藝師邊沖泡邊用潮州話講解工夫茶技藝,手把手教學,激發下一代對潮州文化的熱愛。潮州話、潮州菜、工夫茶能拉近每一位潮汕人距離,增加文化自信,激發非遺新的生命力,讓潮汕文化脈搏生生不息。

編輯:智陳陽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