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營養健康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生命早期1000天”的概念不斷得到普及,生命早期營養的重要性日漸凸顯。作為生命早期大腦發育的關鍵窗口期,均衡的營養供給將為胎兒成長帶來哪些益處?反之,營養缺乏又將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近日,由中國飛鶴倡導、主要參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發表的《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與營養科學證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基于多位權威專家的大量科學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秘生命早期營養干預對嬰幼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性影響。報告中大量事例證明,生命早期營養狀況將極大影響嬰幼兒大腦發育水平。報告一經發出,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

“生命早期1000天”為何至關重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生命早期 1000 天”涵蓋了懷孕期(約 280 天)至嬰幼兒 2 歲的時間段。這個時期是個體成長和智力發育的“機遇窗口期”。

之所以如此重要,也因其存在“不可逆”的特性。報告中提到,生命早期的營養缺乏、失衡乃至不良飲食因素暴露(如孕產婦高脂肪飲食、營不良或食源性致病因子感染等),可能增加嬰幼兒發生自閉癥、多動癥,以及成年后罹患精神類疾病的風險,并且難以通過后續生命進程中的營養補充逆轉。

此前,有觀點認為:“生命早期1000天”的生命質量決定人生“30000天”的生命質量,值得全社會重視,這一觀點在國家近年來不斷推出的相關政策中得到了印證。據了解,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建議啟動生命早期1000天營養健康行動;2019年,國家衛健委建議特別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營養支持和干預;2022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最新版《中國嬰幼兒喂養指南(2022)》,為生命早期1000天這一成長關鍵期提供了科學、實用的喂養指導。這些政策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為大眾普及了“生命早期營養”的科學認知。

與此同時,腦科學技術研究是21世紀最被關注的科學領域,在我國“十三五”到“十四五”的科技規劃中,腦科學都被列為重點前沿科技項目。2021年,“中國腦計劃”進入實際落地階段,科技部部署了59個“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研究方向,其中在兒童青少年腦智發育研究方面包含3個重點研究方向。

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倡導并推動生命早期腦發育與營養研究,更好地指導食品行業創新實踐,2023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立項了《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與營養科學證據》項目,報告明確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等對于保障胎兒和嬰幼兒的大腦結構、功能與可塑性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專業建議,為我國嬰幼兒大腦健康發育的營養支持提供參考。

大腦健康發育需要“良好的營養”

目前,諸多證據表明,母體營養對維持健康妊娠和支持胎兒發育具有重要作用。懷孕前和產前階段提供的營養物質不僅為大腦的發育提供了物質基礎,還可能通過表觀遺傳機制對胎兒大腦進行“編程”。在大腦發育的這一關鍵時期,如果不能提供關鍵的營養物質,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終生缺陷。

毋庸置疑,良好的營養對于生命早期大腦的發育是有利的,其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促進大腦的健康發育。那么,如何界定“良好的營養”呢?

報告中提到,在生命早期 1000天,宏量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為大腦和神經認知功能的發育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基礎。宏觀營養素中,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例,其對于胎兒神經發育至關重要,攝入不足可能導致智力發育低下、視力改變和認知、語言及運動發育異常。

實際研究發現,孕婦、乳母以及嬰幼兒更常見于微量營養素缺乏,比如孕早期胎兒鐵缺乏將增加孤獨癥的風險,而孕中、晚期鐵缺乏分別能引起精神分裂和神經認知功能缺陷的風險增加;生命早期鋅缺乏與一些發育缺陷有關,如學習記憶能力低下;而產前或嬰兒期鋅劑補充有助于運動發育,包括信息處理速度和注意力的改善;孕期維生素 A 缺乏易引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畸形,嚴重時可引起干眼癥、角膜潰瘍和失明;產前維生素 D 缺乏會造成成年期神經系統生理過程的持續改變,從而造成兒童期智力和語言發育低下的風險增加等等。而DHA、HMO、益生菌、活性脂質等營養成分,對嬰幼兒腦神經發育和認知發育均存有不同程度的助益。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宏觀營養素還是微量營養素,并不都是“多多益善”,很多營養素如果過多的補充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報告反復強調,在補充某些營養素之前應通過一些檢查對身體缺乏狀況進行嚴謹地評估。

深化腦發育研究助推行業發展

當前,在中國市場上,針對孕期媽媽和嬰幼兒營養補充的乳制品品類繁多,多元化、個性化的營養需求推動著企業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落地。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公布,由飛鶴牽頭研發的兩種活性營養物質母乳低聚糖原料(HMO)正式獲批在奶粉中使用,飛鶴同步推出首款HMO奶粉——星飛帆卓睿4段,進一步提升中國奶粉國際競爭力。

除了加速產品的科技創新,作為母嬰營養研究的領軍企業,飛鶴在生命早期的腦部營養研究領域也已深耕多年。今年,飛鶴更是動作頻頻,4個月內相繼與國內外頂尖科研平臺建立合作,以實際行動加快腦發育相關研究。

今年5月,飛鶴與北大醫學部啟動了“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計劃”,探索并深度推動生命早期腦科學研究及應用;9月,哈佛波士頓兒童醫院-飛鶴腦發育基金會成立,由來自哈佛醫學院、哈佛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知名專家領頭,共同推進遺傳、營養、環境對嬰幼兒大腦發育及認知影響的科學研究,并以開放平臺匯聚優秀團隊,打造國際領先的腦科學研究平臺;10月17日,中國飛鶴正式宣布啟動腦發育戰略。此次發布的《生命早期1000天大腦發育與營養科學證據》就是飛鶴腦發育戰略中第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據介紹,截至2023年8月,飛鶴針對腦發育研究已在國內、國際的權威期刊上公開發表了9篇研究文章,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19項,其中7項已授權,為了解嬰幼兒腦發育規律以及產品的配方設計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飛鶴多年來與國內外知名科研團隊合作,牽頭承擔“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其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也在行業內不斷引發“巨震”。比如揭秘中國母乳中三大類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平均比例為1:1:0.7;嬰幼兒配方奶粉中DHA、ARA含量采用中國母源黃金比例1:1.7;實現活性乳鐵蛋白、脫鹽乳清粉等關鍵原材料自主掌控等行業重大突破等等。

對于飛鶴持續深化腦發育研究的一系列舉措,業內專家表示,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打造立體縱深的研究體系,通過合作平臺將產業鏈、需求鏈與創新鏈對接,加快腦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開發出更精準、更科學的嬰配粉,從而推動整個行業從全面營養邁入精準營養階段,希望能為下一代中國寶寶更健康更聰明做出貢獻,為未來國民的整體素養提升打好基礎,助力國家未來的人才培育。

編輯:智陳陽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