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
連續6年經濟增幅在中國省會城市中第一。
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已上升到西部11個省會城市第一位。
六年來經濟平均增幅在30%左右,《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該城增長競爭力居全國第一。
中國每兩杯牛奶中有一杯產自這里;世界最大的青霉素生產線、國內最大的卡盤研究中心和出口基地、國家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坐落于此;未來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太陽能產業集群將在這里誕生。
這個城市就是呼和浩特。
打造新型工業的“城市名片”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謀發展,選對方向是關鍵。呼和浩特的“發展奇跡”可以說是科學發展觀的成功實踐,印證了一個正確的理論:“中國的城市發展必須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
近幾年來,呼和浩特工業發展迅猛,工業總產值和工業投資總額每年增速均在30%以上。
呼和浩特的“新型工業化”模式從前期的“六大產業”規劃到近期的“四大基地”建設都充分說明呼和浩特發展方向的正確性。
說呼和浩特就不得不提“乳都”,乳業的發展不但奠定了呼和浩特的“白色工業”,更為“新型工業化”的呼和浩特模式奠定了基礎。
今天的呼和浩特正努力從“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跨越,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成為呼和浩特市打造“世界乳都”的王牌。
2008年,伊利新工業園將投產見效,呼和浩特市建國際化乳產業基地的夢想離實現更進了一步。另一方面,“中國乳都”無疑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張“城市名片”。
有這樣一個說法:“北京市每亮起10盞燈,7盞是內蒙古點亮的”。呼和浩特市擁有著亞洲第一大火力發電廠——大唐托克托發電公司。2007年11月19日胡錦濤總書記到該公司進行考察,總書記對其循環經濟、節能減排方面大為滿意。了解到公司現在的裝機容量接近全國總裝機容量6億多千瓦的十分之一,總書記勉勵大唐托克托發電公司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火力發電廠,在國家西電東送工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建“中國硅都”是呼和浩特工業經濟的又一全新規劃。美國俄勒岡州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將在呼和浩特建成中國最大的半導體硅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硅材料的科研中心和生產加工基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呼和浩特建設的神舟硅業一期年產1500噸多晶硅項目將實現從多晶硅材料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工程項目完整的產業鏈。南京大陸產業投資集團正在托克托工業園區建設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太陽能產業集群創新基地。
石藥集團在呼和浩特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青霉素生產企業,引領生物制藥業的快速發展;眾環機床附件及數控機床功能部件、億陽專用汽車、力帆汽車、一汽解放汽車燃氣卡車底盤裝配、航天六院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的建設使呼和浩特的裝備制造業形成規模。
把“產業集群”做大做強
一個城市的發展要選對方法。呼和浩特既把產業集群的文章做精做細,也將其做大做強。“六大支柱產業”與“四大基地建設”正是呼和浩特在打造產業集群方面的突出體現。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呼和浩特市原有的毛紡工業、機械工業等產業優勢逐漸減弱,工業面臨著優化組合、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蛻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者們對未來發展進行了冷靜的分析:呼和浩特市相對于其他城市而言,資源比較貧乏,缺乏突飛猛進、高效發展的先天優勢,所以選擇產業必須要擺脫條件束縛,依托自身區位優勢。
記者在呼和浩特市農牧業產業化辦公室了解到,今后呼和浩特市將依據資源優勢、區域特點、基礎設施條件、龍頭企業布局等優勢,扶持依托伊利等龍頭企業,建成中國最強有力的乳品產業集群。
招商引資的多米諾效應
如果你看過2007年呼和浩特的招商引資電視宣傳片,你會覺得一股熱血向上涌來。宣傳片的主題是:“活力之都,和諧相依”。宣傳片的每一個鏡頭都來自于今天的呼和浩特,你會從片中感覺到草原人民的熱情與友好,更重要的是能看到這座城市蘊含的巨大潛力與爆發力。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沿邊開放重點城市,草原都市呼和浩特以博大的胸襟、宏大的氣魄和超前的意識,釋放著邊疆民族地區首府城市的開放激情。在一批招商引資政策的落地聲中,便捷的“一條龍”服務,暢通的投資“綠色通道”,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一汽集團當初決定將總投資30億元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落戶呼和浩特市前,已準備在另一個省建廠,但呼和浩特市憑借整體優勢以及統一受理、全程服務、限時辦結的工作作風,促使一汽毅然把項目放在了金川南區。
呼和浩特市招商人員采用網上招商、駐外辦事機構窗口招商、節會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等形式多樣、高效創新的招商方式,為首府引來一批又一批項目落地。石家莊制藥集團萬噸青霉素項目、武川縣哈德門森林公園旅游項目等,就是通過網上招商的方式引進的。
呼和浩特市市長湯愛軍表示,“呼和浩特市將深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以吸引國內外資本、承接產業轉移為重點,進一步強化理性招商,全力抓好招商引資。”
今天的呼和浩特是中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陸、空交通便捷,郵電通信順暢,最重要的是呼和浩特市已經成為中國聯接歐洲的重要樞紐,2005年呼和浩特至法蘭克福集裝箱專列開通。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與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逐步形成多元化合作的格局。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致力于投資軟環境建設,陸續出臺了多項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確保投資商合法投資權益的法律、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已經形成,正全力打造誠信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務政府。
打造叫響全國的城市名片
也許就是十年前,提起呼和浩特還少人問津,呼和浩特人說:“我來自內蒙古首府。”對方反問:“是包頭嗎?”這成了呼和浩特人揮之不去的尷尬。
呼和浩特市的決策者們始終認為:“一座有特色的城市才有靈魂,一座有靈魂的城市才有魅力,一座有魅力的城市才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在這一問題上,官員和學者們很快達成共識,在他們看來,呼和浩特的城市靈魂,當在其氣勢雄渾的民族文化底色里掘取。
作為有著兩千余年城市文脈的“混血城市”,呼和浩特的血統里先后融入過匈奴、鮮卑、女真、蒙、漢、滿、回等各民族多元或交融的宗教、歷史和人文烙印。
而作為一張經典的城市名片,縱貫全城的多民族文化特色景觀街,以蒙元文化為主體,蒙、漢、回、滿等多元文化符號交相輝映在城市之中。伊斯蘭建筑特色景觀街、晉商文化商業街區也相繼亮相呼和浩特。這些特色文化的復原項目所營造出的都市風情,在中國其他任何城市都難得一見。
文化軟實力讓呼和浩特更具吸引力,呼和浩特市迄今已成功舉辦八屆的“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從1999年開始,每逢天高云淡、水草肥美的七八月間,都會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適時召開。在歷時近一個月的文藝表演、旅游觀光、經貿洽談和理論研究等近30項活動中,且不說此間來自各界數以億計的經貿投資,單是每年國內外幾十萬人的游客,也可輕松地將呼和浩特當月的衣食住行消費指數拉至年度頂點。2005年,“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被國際節慶協會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2006年,在第二屆中國節慶產業會上,又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呼和浩特也被評為“中國十大節慶城市”。2008年,“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入圍首屆十佳“節慶中華獎”。通過昭君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促進了呼和浩特與國內外的經濟文化交流,并使昭君文化節成為內蒙古的知名品牌之一。
當全世界都在討論“中國城市該如何走出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危機”時,呼和浩特這座在經濟總量上算不得發達的草原城市,卻走出了自己的城市特色。
編后:以往,一提起西部地區,人們常常會想到落后與荒涼,而《“魅力青城”的神話》,則讓我們的眼前為之一亮。日益優化的產業格局,優良的人居環境,讓塞外小鎮脫穎而出。呼和浩特市日漸顯露出了現代版的新型工業格局,大型項目頻頻落地;伊利、蒙牛兩大乳業巨頭令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者刮目相看。一張張城市名片詮釋出這座新興工業城市的潛能和特質,崛起的呼和浩特正向世人展示著她獨有的魅力。(厲建宇、李鵬遠、荊洪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