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5月28日消息(記者鄭穎 實習記者張楠)今天距汶川大地震發生已經過去16天了。我們救援工作的重點已由救人逐漸變為了防洪、防疫、心理援助。比起其他兩項的緊迫性而言,心理的援助和疏導似乎是一場更具有挑戰的持久戰。我想大家都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張照片,一個不到三歲身穿粉色毛衣的孩子緊緊地依偎一位救援人員的懷里,眼睛警惕環視著周圍,嘴里不斷的喊著:媽媽,地震!而有的孩子則連這樣的言語都不愿表達。在看過這樣的一些報道后,災區人民的心理健康成為我們關注的一個焦點。什么樣的人群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在今后的心理救援工作中,我們應更多的關注哪些人群?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的記者走訪了內蒙古一些資深的心理咨詢師。
很多心理咨詢師都不斷的提到災區孩子們的問題,在這次大地震中,看到一所所學校倒塌,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廢墟上,散落的是孩子們曾經背過的花書包,倒塌的樓板里,夾雜著孩子們平時上課用的課本。而這些孩子們,已經隨著汶川大地震永遠地睡著了。這些在地震中活下來的孩子,他們親眼看到了死神猙獰的面孔,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否能承受得了這樣的打擊?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災區的孩子們,需要更多的心理安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災區的孩子都可能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訪談錄音:不同的人群呢他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以人群來分呢,像青少年、小孩、無家可歸,現在呢他們,盡管是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他們現在處于一個比較安定的狀態當中,但是呢,尤其是目前,全國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方方面面的人都轟轟烈烈的在那展開了救援活動,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也有可能,有好大一部分他還沉浸在一個,我們叫它休眠期吧,那是一個還蒙著的狀態,等救援的人員大部隊都撤掉了以后,這些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他找不到了她的家人,找不到了他的親人,找不到了他們特別熟悉的老師,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你比如說目前有的孩子表現的就是驚恐萬狀,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就會比較緊張,還有的一些孩子呢,他就沒有什么反應,因為現在還處于一個比較朦朧的狀態,再有呢尤其是那些看到了,親眼目睹了他的同學,他的老師,他的親人死亡的那樣的比較嚴酷的場景,這樣的孩子,對他的心靈打擊比較重,這樣的孩子也可能現在處于一種抑郁狀態,極度得抑郁,比如說他不出聲,不和任何人交流這樣的狀況。
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同胞為了能讓自己存活下來,不得不舍棄了身體的某一個部分。地震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疼痛,更多的是心理的創傷。他們在忍受自己失去親人的同時還不得不面對自己成為殘疾人的事實,在災后重建的過程中,他們能否堅強的面對地震帶給他們創傷?在大的救援形勢過去后,他們是否能在失衡的生活中重新找到自己生存下去的意義?內蒙古醫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心理咨詢師譚士君號召大家:對在地震中致殘的同胞,救助應永遠是個進行時。
訪談錄音:出現了那么多的殘疾人,因為現在他們還在醫院里,所以他們現在呢,第一想到的是保住生命,等到人都撤去的時候,他們在重建的過程當中,真正面對他們自己生活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嚴重的抑郁的階段,這樣呢將來也會帶來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大的災難過后這些存留下來的人,有的他會比較堅強,更加努力的重建自己的家園,但是呢也不免會出現一部分人,他就會,生活態度就變得特別消沉、會頹廢,甚至于會出現一些成癮得東西,比如說酗酒乃至于毒癮。
在災區,面對一具具同胞們的尸體,一片片倒塌的房屋,我們的救援隊的隊員們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沖擊,他們既是一個個鋼鐵一樣的戰士,但同時,他們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在目睹了地震帶給我們那么慘痛的傷亡和損失后,我們的救援隊員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專家支招:好的心態是成功救援的保證。
訪談錄音: 就是去救援的部隊,比如說武警官兵、還有救援的醫務人員、其他消防人員、去當地救援的人員,他也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因為他們天天看到的都是那么樣的一個挺恐怖的這樣的場面,也是對人也是一個惡性刺激,再一個呢,畢竟去前方救援的人員他們也承擔著一份身體的消耗,也承擔這一份那個生命的危險,因為救援人員像現在這個狀況也不是很安定,不斷的有余震發生,不斷的有山體滑坡,再有那個水的沖擊,所以他們時刻也承受著生命的威脅,災難的威脅,也容易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
很多人都很想了解一下,我們醫療救援隊的一些心理專家到達災區后,面對那么大的受災群體都會采取怎樣的心理救助方式。在采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群體救助,是災區心理救助的一個主要方式。面對不同的癥狀和不同的人群,心理救助方式也因人而異。
訪談錄音:在這個時候多半就是要采取團體救助的方式,比如說在電視上看到他們到一些小學呀,一些居民區呀救治開展一些心理救助,用這樣一些理論一些技術吧,搞一些團體的活動,這里頭包括一些就是跟青少年讓他們作畫呀、溝通呀,國外也有心理專家進來,在那里開設一個兒童的心理救助站,小孩主要是這樣。心理救助得在這個事件相對平和之后,在震的當中,人們還沒與從廢墟里跑出來的是時候,心理救助只能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走訪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災區人民將在地震發生后的半年左右的時間里出現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心理救助要在災難過后的一個比較穩定的時間內進行,身體的創傷,隨著時間的推移,是可以慢慢痊愈的。但是心理的創傷,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調節。因此,我們的心理援助,是一場艱巨的持久戰。
訪談錄音:實際上這個大的災難,這樣的大面積大范圍的災難以后,心理救助是一個長時間的工作,近期吧兩三個月以后甚至于半年可能會出現那個心理問題的高峰期,相對于青少年來講或者是一些殘疾人來講他們對他們影響可能會更長更長,所以這個不是說幾個月,因為不像生命救助那么快,最多幾個月他生命安定下來沒有危險了生命救助就算完了,但這個心理的創傷它有的甚至會留下一個終生的一個心理問題,一個心結,這都需要我們長期的關注和做長期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