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呼和浩特2月13日消息 春節期間,記者在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走親訪友,所見所聞,無不感受到公共財政給父老鄉親帶來的“陽光雨露”。
“這是一條生態路,也是一條致富路。”正月初六,記者隨大哥從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出發到牧業村拜訪親友,當汽車行進在一條穿越庫布其沙漠的砂石路時,大哥顯得興高采烈。
一直跑農牧業的記者也曾多次到這里采訪。過去因大漠阻隔,“無路、無電、無水、無信”的狀況使牧業村仿佛與世隔絕。這里的牧民得拉著駱駝去50公里外的鎮上購物,來回得走3天,一次得購半年用的生活用品。蓋一處簡單的民居,牛拉馬馱,得準備3年。這個村的特產土豆、紅蔥、羊絨等上好的農畜產品,也無法賣出去。
中和西鎮黨委書記郇建軍告訴記者,2007年鎮政府爭取國家鄉村道路建設投資300多萬元,在當地民眾的全力支持下,修通從中和西鎮到牧業村50公里的一級鄉村公路,從而解決了牧業村百姓因大漠“無電、無水、無路、無信”導致“看病難、上學難、購物難、生產難、生存難”的問題。
“這幾年是牧民生活得最舒心的時期。”牧業村村主任鄭四說,這幾年牧民實實在在地從退牧還草、糧食直補等國家的惠農政策中得到了好處,全村90%以上的牧民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達拉特旗旗長孟克都仁說,旗委和政府很注重強化公共服務職能,盡量壓縮用于公務方面的經費,有限的錢優先保證教育教學、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就業服務、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公共事業,使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群體都能夠最直接地享受到公共財政帶來的均等化服務,比如旗政府投資1億多元把已經選好地址并開始規劃的旗黨政大樓蓋成了人民醫院。
而記者家鄉父老鄉親生活的變化,正是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注重改善民生的一個縮影。近幾年內蒙古各級財政將更多的資金投入民生工程,從2002年以來累計投入關注民生資金373億元,“兩免一補”、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等惠民措施先后開始推行,扶貧開發工程、農牧區社會救助工程、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工程等“民心工程”陸續啟動。其中,2006年用于解決民生問題的資金就超過80億元,2007年這一數字達到100億元。
透過車窗,記者看到牧業村的一大幫孩子在打雪仗,孩子們沐浴著和煦的陽光,紅撲撲的面龐昭示著無限春光。(王欲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