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認真貫徹“走生態路、興農牧業、打文旅牌”發展思路,把保護生態、防沙治沙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推進植樹造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筑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

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區,工作人員在種植紫花苜蓿(珊珊 攝)

吉日木圖是茫汗蘇木額布斯臺嘎查村民,家有300畝沙地,這片沙地經歷過開墾退化,今年被劃到項目地塊種植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有“牧草之王”之稱,再生能力強,一年可收三茬,不但能解決牛羊飼草問題,還可以起到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美化鄉村的作用,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種了紫花苜蓿草后我就不用愁喂牛的草不夠了,紫花苜蓿一畝地能產2000斤左右,一年三茬,不僅夠喂牛,多余的還能賣,給我們老百姓帶來很多效益。”茫汗蘇木額布斯臺嘎查村民吉日木圖說。

通過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可有效恢復天然草原生態環境,提高牧草質量和產量,加快推動農牧業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發展雙贏。“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工程于6月28日開始,涉及額布斯臺、哈圖等地塊兒,共5000畝,預計20天之內作業完成。”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茫汗蘇木額布斯臺嘎查施工負責人李會鑫表示。

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是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環節。庫倫鎮珠占嘎查北側沙漠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區,這幾天,工人們正在搶抓工期,栽植小葉錦雞兒、羊柴等抗旱、耐寒、存活率高的樹種,并安排專人全程跟蹤指導,嚴把栽植質量關,提高苗木成活率,確保按時完成造林任務。庫倫鎮珠占嘎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區施工負責人烏尼爾說:“項目的總畝數是27000畝,沙漠里栽植這些樹種有防風固沙和保持水土灌木的作用,還能綠化荒漠、改善生態環境。”

工人們在搶抓工期栽植小葉錦雞兒(珊珊 攝)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庫倫鎮項目區于6月10日正式開工,在珠占嘎查、塔林嘎查、哈日格嘎查栽植小葉錦雞兒、羊柴、紫穗槐等樹種,種植比例是小葉錦雞兒60%、羊柴20%、紫穗槐20%,七月中旬完成栽植任務。

2024年,庫倫旗計劃完成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工程任務34.93萬畝,通過實施“三北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歐投行貸款造林項目等方式進行綜合治理。年初以來,已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歐投行貸款造林項目等補植補造任務15萬畝,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暨歐投行貸款造林新建項目4.7萬畝,完成森林植被恢復項目0.35萬畝,全力以赴做好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筑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代琴 珊珊)

編輯:魏全民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