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各地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日起,本報推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欄,以來自基層一線的典型案例,生動展示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
初冬時節來到北京密云,處處是美景。
正值開漁季節,密云水庫百余名漁民持證上崗,魚兒歡躍出水;潮河、白河,從上游穿茂林、拂水草而來,京冀協同護水,兩道凈水潺潺入庫;云蒙山自然保護區、云峰山自然保護區、霧靈山自然保護區,山勢連綿,松濤陣陣。生態密云,正是“綠色北京”的生動樣本。
密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端休閑旅游業、鄉村民俗旅游業及健康養生業等綠色產業,走出一條北京生態涵養區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保護好生態環境
作為水庫移民的后代,溪翁莊鎮北白巖村村民王克林曾是網箱養魚能手。“一開始是20多箱,到后來增加到將近60箱,當時收入可觀。”王克林說。
為保護首都飲用水源,北京決定取締庫區及周邊河道人工養魚。“在密云,生態保護是頭等大事。”像王克林一樣,明白“頭等大事”特殊意義,告別舊生計、尋找新出路的,還有這里的家禽養殖戶們。
北京蘊藏的鐵礦石98%集中在密云。“我們一年能產鐵粉30萬噸左右,開出鐵礦石100萬噸左右。”今年52歲的王春財曾是密云一家鐵礦企業的黨總支副書記。
這家企業曾被評定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然而經過論證,企業生產對水庫仍有影響,必須關停。密云人再次做出“保水”選擇,500名職工轉崗就業。
縱有不舍,講大局的密云人民收起了養殖網箱,關閉了岸邊景點,退耕10萬畝“押寶地”(即當地群眾在水庫水位降低后耕種的部分露出水面的土地),整治94個庫中島,停產停辦相關廠礦企業。
與此同時,密云推進京冀上下游協同治水,與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建立聯合保水工作機制,推進流域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統一防治,不斷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保障凈水入庫。
發展好綠色產業
“今年養蜂收入達到13萬元,我準備將蜂群增加到300箱。”走進密云水庫上游白馬關河畔的馮家峪鎮北柵子村,村民張興全家的245箱蜂在屋后山坡排列整齊。
過去,張興全靠著幾畝山地過活,每年收入不過萬元。生態保護好了,更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決不能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密云區大力發展特色蜂產業,打造品牌,采取“公司+合作社+低收入戶”的運營模式,引導低收入農戶從事蜜蜂養殖。
2016年,靠著養殖中蜂,張興全賺到了3萬元。這份甜蜜的事業,不僅給張興全一家帶來甜蜜生活,也讓更多村民嘗到致富的滋味。“關鍵是抓好一個‘活’字,讓綠色資源變成綠色商品。”密云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姚海龍表示。
進入冬季,蔡家洼村草兒枯黃,花海冬眠,但村里建起的一排排冬暖大棚里,水培韭菜、水培生菜生機勃勃。村民告訴記者,通過電商訂單,這里的蔬菜一部分賣到北京城區,一部分通過航空運輸賣到了上海,都是當日直達。
依托生態優勢,密云區著力發展精品高端農業。今年上半年電商銷售總額達4.6億元,同比增長52.66%,直接帶動農民4500戶,低收入戶戶均增收2萬元。
生態美也為密云發展文旅休閑產業添了底氣,以云蒙山、古北水鎮為代表的東西兩條生態文化旅游線路吸引眾多游客。僅今年“五一”和端午節假期,密云就接待游客44.38萬人,綜合收入6243.76萬元,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優化好經濟結構
10月16日,位于密云經濟開發區內的“環境污染物識別與控制協同創新平臺項目”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好山好水的密云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17年,密云經濟開發區及周邊32.5平方公里土地,納入懷柔科學城范圍,約占整個科學城的1/3,是北京建設全國科創中心的重要載體。
“截至目前,已有一個大科學裝置項目、5個交叉平臺項目以及北京大學懷密醫學中心等項目落地。未來,科學城東區將成為密云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密云區科委主任楊光輝說起項目進展如數家珍。
中關村密云園和生態商務區兩大經濟引擎,也全力向前邁進。占地12.55平方公里的中關村密云園加快“騰籠換鳥”,騰退土地59.06公頃,盤活土地28.66公頃,推進“高精尖”實體項目落實落地……在項目引進中,園區結合生態環境優勢及自身產業發展實際,確定了生物醫藥大健康、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科技服務四大主導產業。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密云正實現自然財富經濟財富雙豐收。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1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