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5月29日消息(記者黃倩 通訊員馮春 嚴偲偲)“科技為民,奮斗有我”。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廣東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表彰大會29日在廣東科學館舉行。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尹凌等十人入選2020年廣東“最美科技工作者”。

  尹凌副研究員(右一)獲頒廣東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尹凌,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研發信息社會中人類時空活動的分析、建模及可視化方法技術,旨在為公共衛生、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網服務等領域提供科學支持與關鍵技術。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尹凌團隊從1月15日起便投入到緊張的研究中,開展基于大數據的新冠肺炎傳播風險與非藥物干預措施的決策支持研究,應急期間持續為各級疾控和政府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為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斷貢獻科研人員的智慧與力量。

  疫情期間在工作中的尹凌(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數戰數決” 大數據提供寶貴決策依據

  尹凌說,“1月22日凌晨,我們開始提供第一份研究報告,目前已向疾控及相關政府部門提供十余份報告。”由于廣東省疫情具有顯著的輸入性特征,為及時提供“廣東省各地市輸入人口分析”報告,尹凌團隊緊急與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溝通合作,結合武漢疫情與多源位置大數據,于1月23日提供了廣東全省各地市的輸入性風險地圖。由于疫情變化迅速而嚴峻,團隊在春節期間開展高強度工作,即便是除夕、春節,無論晝夜,連續向省市疾控部門匯報基于多源大數據的武漢市乃至湖北省輸入性人口與疫情風險分析等結果。

  疫情防控期間,在深圳先進院的大力支持下,尹凌團隊聯合先進院生物醫學信息中心李燁團隊,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及時調整分析手段與攻關重點:在疫情早期,利用大數據建模對短期輸入性人流及疾病風險進行預測。隨著疫情發展進入平臺期,廣東省各地市前期嚴防嚴控的效果已展現。團隊通過交通大數據進行公共交通減流的模擬分析,提出不要忽視了復工人群公共交通出行的防控環節。在疫情回落期,團隊為省市疾控部門研發了“疫情高發國家的輸入性風險動態分析網站”。進入疫情控制后的平穩期,團隊又馬不停蹄地利用高精度仿真模型進行了城市內部疫情二次暴發以及開學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存在輸入性風險的情況下,必須保持較高的防控水平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二次爆發。另一方面,團隊正在開展基于可穿戴設備的新冠肺炎患者愈后跟蹤評估研究。在抗擊疫情的各個階段,團隊持續地為疾控相關部門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尹凌(左四)與團隊部分成員(央廣網發 深圳先進院供圖)

  知行合一 致力大數據分析與創新應用

  2006年,尹凌師從地理信息科學專家Shih-Lung Shaw教授并于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11年畢業后,她隨即回國加入深圳先進院,致力于國內蓬勃發展的城市大數據研究領域,著重基于海量軌跡數據進行城市人群動態的分析與應用研究。

  在實際科研工作中,尹凌認識到公共衛生領域對人群動態大數據分析的強烈需求,與深圳市疾控中心建立合作關系,帶領團隊在六年間持續開展了基于人群動態大數據的深圳市登革熱、流感擴散模擬與精準防控研究,為深圳市相關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前沿的技術支持。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因大數據建模技術優勢以及長期以來與疾控部門的密切合作,深圳先進院于今年1月7日聯合廣東省疾控中心協商建立了“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實驗室”,推進數據智能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創新實踐。

  秉承深圳先進院“夢想成就未來,應用創造價值”的理念,尹凌及其團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知行合一”的科研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時地為相關疾控和政府部門的防控工作提供了一系列大數據支持的重要參考依據,為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竭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