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月3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問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全長約5464公里、呈“幾”字形橫貫東西9省的黃河,不僅是中華大地的兩大主動脈之一,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正是如此,歷史悠久、萬里奔騰的“母親河”歷來倍受中華兒女歌詠和眷戀。
黃河安瀾,國泰民安。黃河水系,作為文明之源、生命之源,從當前來看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保障形勢嚴峻,也折射出黃河流域整體發展質量有待提高。特別是,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公開明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這一重大國家戰略隨時代孕育而生,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長遠的角度,為黃河流域可持續發展指明正確方向,也是對全面推進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民生期盼的回應,更是對黃河流域徹底大整治、開辟新發展的堅定決心顯現。抓住這一重大機遇,沿著國家戰略的決策部署一步步走下去,就能看到幸福河的幸福之光。
幸福河的幸福之源在哪里?說到底,一靠治理保護;二靠轉型發展。治理保護關鍵在“嚴”,在守牢環境底線、強化綜合治理中,推動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推動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特別是,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度重視解決突出重大問題,例如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修復、河道和灘區綜合提升治理、水氣土綜合治理等。通過全面保護和深度治理,促使黃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淘汰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落后產能,聚焦轉型升級謀發展、抓發展、創發展,真正走上綠色打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提到黃河,就會聯想到《黃河大合唱》。之所以《黃河大合唱》成為永恒經典,不僅在于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出黃河的恢弘氣勢和雄渾激蕩,更在指揮、弦樂、聲部等各個合唱要素同心合力、默契配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涉及面廣、系統復雜,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曲《黃河大合唱》,必須要中央和地方、干流和支流、各個省市思想統一、戮力同心,共同破解難題,并肩迎接挑戰,攜手開創發展。同飲黃河水,同是一家人。唯有共謀、共治、共建,才能把國家戰略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轉變成美好的生態環境和高質量發展的蓬勃生機,才能講好幸福河的精彩奮斗故事,讓黃河流域的發展緊跟時代脈搏,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戰場上高舉勝利旗幟,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資源財富和奮斗傳奇。(陳孝斌)